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中國科技“蠻拼的”

本報記者 余建斌

2015年03月12日04: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科技“蠻拼的”

  “我算了一下,去年中央、國務院常務會專題研究科技工作達到15次之多……”3月11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萬鋼在開場白中說,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萬鋼用“蠻拼的”來形容過去一年科學和科技領域的各項進展。“首先,基礎研究‘蠻拼的’。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納米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總量保持第二,國內的有效發明專利預計達到66萬件,同比大幅增加。”

  航天、探月等發展按計劃順利進行,“高分二號”衛星、深水鑽井平台、“蛟龍”號等取得重大效益,雜交水稻百畝片畝均產量超過1000公斤……萬鋼說,這都是戰略高技術研究“蠻拼的”表現。

  產業發展也是“蠻拼的”,萬鋼說,新能源汽車多年研發的成果進入了產業化階段,特高壓輸變電、核電、水電等重大技術裝備開始走向世界,互聯網產業、電子商務、社交平台快速發展,多年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成果為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15家高新區的總收入同比增長了15%,研發投入、企業專利、新產品的產出都佔了全國企業的1/3左右。

  農業科技創新、科技惠民工作、大眾創新創業都是“蠻拼的”。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超過了56%,為糧食的“十一連增”和農民的持續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僅僅在中關村去年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誕生。

  “科技改革也是‘蠻拼的’。”萬鋼說,去年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改革、科技項目經費管理、科技服務業發展、成果轉化、科研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科技基礎制度以及院士制度改革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深入發展。

  打響科技體制改革攻堅戰,近百項科研計劃已有近50項初步整合

  科技體制改革向來是公眾關心熱點。在一系列改革舉措中,萬鋼表示,有兩項重要改革的進展,是公眾最關心的,即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的改革,和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改革。

  萬鋼說,2014年底,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這個方案已經向全社會公布。現行的科技計劃包括專項、基金等,為我國增強科技實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支撐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出現了缺乏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不夠、資助方式不完善等問題。中央財政的各類科技計劃由近40個部門管理,有近百個計劃渠道,客觀上的分散造成了重復和封閉,影響了效率,資源碎片化的問題突出。

  萬鋼說,要在保持財政對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時,全面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科研資金要進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改革的重點,就是針對科技計劃進行頂層設計、強化分類資助。逐步打破條塊分割,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體制,使國家科技計劃更加聚焦於國家目標、更加符合科技創新的規律、更加高效配置創新資源、更加強化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萬鋼說,現有科技計劃的整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近百項科研計劃已有近50項進行了初步的整合。

  “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萬鋼說,其中難點在於怎樣把過去分布在各個部門的科學計劃凝煉成全鏈條的創新計劃,各部門怎麼樣把最急迫的需求提煉出來。這都需要積極探索。

  創新創業已形成時代氣息,要著力構建眾創空間、降低創新創業門檻

  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萬鋼表示,當前已有很好的基礎,這也是國家創新創業的新特征、新趨勢。

  萬鋼分析說,大眾創業活動通過互聯網、開源軟件和開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創業的邊際成本,促進了更多創業者的加入,這是一個技術條件。從創業服務的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從政府發力到市場發力的過程。創業的主體逐漸由過去小眾轉向為大眾,創新創業由精英走向大眾。

  據萬鋼介紹,目前全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超過了1600家,大學科技園有115家,在孵的企業有8萬多家,就業人數有170多萬。全國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有1000多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技術交易也很活躍,2014年,全國的技術交易成交額達到了8577億,近年來以15%的增速增長。

  萬鋼認為,國內的科技孵化器在大眾創新創業方面有很好的基礎,目前重要的是這麼好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和要創業者的需求對接起來,最大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特性,比如構建好眾創空間、降低創新創業門檻,以及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等。

  萬鋼表示,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要加快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同時在面向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發展一批對國家戰略任務、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發展有重大促進和帶動作用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以全面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責編:袁勃)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