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四川融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馮裕萱取得全省第一份新版營業執照,成為我省商事制度改革首位嘗鮮者。此后一年間,注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先照后証、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在一系列“寬進”措施的推進中,成千上萬創業者嘗到甜頭。據省工商局統計,去年3月1日商事制度啟動至今年2月底,全省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54339戶,同比增長19.68%。其中,新登記注冊私營企業144273戶,同比增長67.62 %,高於全國平均增長率16.4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 劉佳
成都每12.12人 注冊一戶市場主體
在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礎上,去年,我省選取成都、瀘州、遂寧、甘孜4個市(州)試點“先照后証”,試點地區工商登記前置許可事項由原來的130項大幅縮減為13項,壓縮率為90%。
為解決困擾創業者的場地資源問題,我省還授權各級政府作出具體規定,從便於城市管理和促進創業出發,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條件。截至目前,我省超過一半的市(州)政府已出台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
巴中市還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將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不利於地方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的行業歸納為限制、禁止准入項目。未納入清單的行業一律“非禁即入”,投資者一目了然。
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來自成都市工商局的統計顯示,2014年底,該市市場主體總數和注冊資本總額分別首次突破“百萬戶”和“兩萬億元”大關,換句話來說,成都市戶籍人口中,每12.12人就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一戶市場主體。
寬嚴相濟 改革不斷深入
創業“井噴”的背后,與行政權力不斷做“減法”息息相關。去年,省工商局將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下的公司登記權限下放成都市,授權市(州)工商局直接辦理工商登記注冊中冠“四川(省)”的核名登記,還推出冠省名內資企業名稱互聯網上申請和預先核准,投資人無須到各級工商部門的登記窗口現場申報,可直接通過互聯網向各級工商部門提出名稱預先核准申請。南充市將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下企業注冊登記權限下放至市轄三區﹔廣元市工商局探索城區內個體工商戶登記“全城通辦”制度,群眾可任意選擇到城區內工商所或政務服務中心工商窗口就近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
與“寬進”對應的,則是“嚴管”新招頻出。截至2月21日,我省已有22萬余戶企業完成2013年度年報公示,公眾可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查詢。
一年來,我省陸續出台《四川省企業年度報告暫行辦法》、《四川省企業信息聯絡員備案辦法》等,建成全省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過渡系統,搭建以信息公示、信用監管、信用約束為主體的新型監管機制。今年1月12日開始,全省工商系統對隨機搖號產生的7738戶企業的即時信息公示情況進行首次抽查。
甘孜州在全省率先建成“甘孜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通過系統向各部門推送市場主體信息,各許可認領部門最晚在5個工作日內認領,杜絕監管真空﹔遂寧市設立了市場主體信息管理專門機構,負責探索建立全市信用約束機制﹔內江今年將探索開發工商登記身份証識別系統,實行企業法定代表人簽字備案入網制度,從源頭遏制利用虛假身份証和虛假簽字騙取登記注冊的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