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南京出席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之際,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專程看望青奧會志願者代表,向2萬多名中外志願者表示親切慰問。中新社發 劉震 攝
人民網南京2月23日電(姚媛 實習生王丹)雖然距離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已超過半年時間,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志願者的寄語一直留在“小青檸”心中。
這屆青奧會有近2萬名被稱為“小青檸”的志願者為賽事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獲贊無數。“我也要給你們點贊,而且要點三個贊!你們獲贊當之無愧。”去年8月28日,李克強在出席南京青奧會閉幕式之際,專程看望了志願者代表。

對於小青檸江銀龍而言,李克強總理的接見是對他堅持服務的最大褒獎。

小青檸黃瀚韜正在准備出國考試,他說要把中國文化帶到國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
時至今日,黃瀚韜和江銀龍還記得總理對在場志願者代表所說的話:“國家要發展,人民要過上好日子,不僅要有物質上的發展,還要有道德精神上的追求。”總理稱贊他們用青春活力詮釋了樂於助人、甘於奉獻、敢於擔當的志願者精神,向社會傳遞了“強大的道德力量”。
如今,按照黃瀚韜的話說,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許多“小青檸”的生活方式。來自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江銀龍提起青奧會后的志願者服務可謂如數家珍,參加消防宣傳、做地鐵服務、義務給南京農民工子弟講課等。
事實上,中國志願者精神與中國總理有著不解之緣。1993年,正是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李克強啟動實施了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並確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中國青年志願者精神。
22年后的今天,志願者精神早已超越了“中國青年”的范疇,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來自孟加拉國的小伙子尼哈德就是青奧會的一名國際志願者。當時,他以一口流利的漢語獲得了李克強的夸贊:“你的中文很棒!”

尼哈德業余時間會去飯店打工,與飯店廚師交流
“我想做一張中國名片!”尼哈德告訴人民網記者,“雖然我是個會7國語言的外國人。”這位膚色黝黑的“歪果仁”想要為中國代言,向其他國家介紹中華文明。
2008年,遠在異國他鄉的尼哈德通過電視屏幕認識了中國。“我們家鄉的電視都是黑白的,信號也非常不穩定,所以我很少看電視。但是北京奧運會我從頭看 到了尾,非常震撼。”尼哈德神採飛揚地說。在北京奧運會的眾多細節中,志願者服務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父親告訴我,你要好好學習中文,以后才能去見見世 面,中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
這也是尼哈德2011年來到中國后就積極投入了志願者行列的原因。每年雷鋒月,他會去敬老院 打掃衛生並給老人們做一頓孟加拉特色飯。四川雅安地震時,他為災區捐款捐物,學業不忙時他還會去地鐵站做志願者。2014年,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就讀三年 級的尼哈德放棄了暑假回家的機會,成為青奧會志願者。
回憶當時和中國總理李克強互動交流的場面,尼哈德笑得合不攏嘴。“我認為李克強總理是大明星,所以想要他的簽名。但當我拿出一張明信片時有人勸我‘尼哈德,不要不要’。這時在一旁的李克強看見后說‘沒事,給我吧。’就這樣我獲得了總理的簽名。”他告訴人民網記者。
今年是尼哈德大學期間的最后一個暑假,他打算跟同學前往雲南等地偏遠的小山村支教,“我是唯一的外國志願者,可以教英文。”尼哈德稱自己正是受到了中國總理的極大鼓舞,決心發揚奉獻、友愛的志願精神。前兩天,他還報名參加了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志願者招募活動。
李克強也把志願者比作“名片”。2014年9月23日,他在給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協會的回信中稱:“志願者是一張響亮的名片,世界因為你們而精彩。” 李克強在信中還表示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志願者服務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信念引領腳步,希望大家繼續以愛心和知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與千千萬萬志願 者在一起傳播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好風尚。
這些寄語一直留在“小青檸”等志願者心中。“青奧帶給我最多的是什麼?”黃瀚韜說,“是責任。”
而在新春之際,除了繼續弘揚李克強總理強調的志願精神,他們還想給總理拜個年,“祝李克強總理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憨厚的尼哈德也表達了同樣的祝福:“祝中國總理新年快樂。我相信您能帶領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