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重回當年延安插隊村庄
香港《南華早報》2月14日文章,原題:習近平罕見訪問延安,中國的革命根據地,也是他年輕時生活過的地方 中國第一家庭罕見地訪問延安附近一個偏遠村子。觀察人士說,此行目的是進一步突出習作為中共的“紅色之根”繼承者形象,以及他與毛澤東和其他早期領導人的聯系。但顯然這也是一次非正式家庭活動,就在情人節前夕。網上照片顯示,習近平及夫人到訪陝西省的梁家河村。他們向村民拜年,給老朋友帶去禮物。
延安被稱為“紅色革命的搖籃”。中共最高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和習近平主席的父親習仲勛--在那裡將零散的紅軍鍛造為一支平民化的游擊軍並磨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文革時期,習被下放到該村接受“再教育”。他是那個年代千百萬被下放到農村的“知青”之一。梁家河村也是習近平開始其政治生涯的地方--他在1973年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直到1976年才離開去了北京。有政治分析家認為,此行是習主席向過得還不夠好的群體傳遞他不會忽視他們的訊息。國家領導人需要安撫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會繼續減慢。
彭麗媛和村民在一起
美國《紐約時報》2月13日文章 當中國准備告別馬年、迎接羊年之際,習先生訪問了延安。這是一處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從那裡將共產主義革命推向勝利。習先生回到延安的梁家河村,當地有陡峭的黃土坡和窯洞,他就是在那裡成長的。
每年農歷新年前夕,中共領導人都會出行,與普通民眾打成一片,祝賀新年並共同品嘗傳統晚餐。從微博和網上報道看,習先生與妻子和晒紅臉的農民與孩子在一起。網上流傳的一小段視頻顯示習先生對人群說,回到故地他非常激動。習先生說:“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裡一待就是7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雖然只是簡短的幾句話,習先生的到訪本身卻勝似千言萬語。
習先生並無表現出使中國回到計劃經濟和狂熱共產運動的毛澤東時代的傾向。但他多次表示,若丟棄毛澤東的遺產,黨的權威將遭受重創。在2004年的訪談中,習先生懷著對當地人及窯洞之家的深情講述了他在梁家河村的歲月。他說,習慣了跳蚤和凹凸不平的床、千篇一律的飯菜和艱苦的農活讓他長大成人。(作者克裡斯·巴克利,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