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周正龍攜新虎照赴京申述 最高法受理

王國平

2015年02月11日08:17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周正龍申訴追蹤:被“華南虎照”改變的兩個人

  /新聞追蹤

  最高法昨日受理周正龍申訴

  昨日上午8點,周正龍和代理人律師顧玉樹、“挺虎教授”劉裡遠來到最高法申訴立案大廳,遞交了申訴狀。

  “向接待法官進行兩個多小時的陳述,並接受問詢,最后最高法受理了此次申訴。”顧玉樹說,“接下來將進入合議期,6個月以內最高法將會給我們回復,結果就兩種,駁回或者啟動再審程序。”

  顧玉樹說,如果是駁回,那麼周正龍就基本走完了所有的司法程序﹔如果是啟動再審程序,則意味著周正龍將會有“翻案”的機會。

  劉裡遠透露,在向法官陳述后,法官也給他們了一個意見。“法官建議我們去找一家鑒定機構,對周正龍的華南虎照進行鑒定,看鑒定報告對此這張照片如何認定,到底拍攝動物為活體,還是紙版。”劉裡遠說,“如果鑒定意見認為虎照拍攝的是一隻活老虎,那麼就會給此案的重啟建立一個支點。接下來我們就會去找權威機構鑒定虎照。”

  在陳述中,劉裡遠多次強調大巴山有老虎。對此,法官表示,大巴山有沒有老虎與周正龍虎照是否造假沒有直接關系,現在即使拍到一百張老虎照,也無法証明周正龍的虎照是不是假的。顧玉樹說,如果現在拍到老虎,雖然無法証明周正龍沒有造假,但能增加周正龍這張虎照是真虎的可能性。

  周正龍走出最高法接待大廳,因為申訴獲得受理,心情不錯。王國平/攝

  尋虎七年的陝西農民周正龍

  “我現在把找虎作為人生目標”

  這是周正龍自“華南虎照”事件后第七次進京,這次,他和妻子羅大翠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

  昨日上午不到8點,周正龍就和顧玉樹等人來到最高法申訴立案大廳排隊,門口警衛認出是“周老虎”后,對著周正龍說了一句:“出來后我們合個影哈”。

  周正龍一口答應。

  心情大好

  昨天中午,周正龍從最高法申訴立案大廳走出來后,心情大好,一臉笑意。

  “我對今天的結果比較滿意,不管怎麼樣,最高法已經受理了,說明案件還有轉機。”周正龍對華西都市報記者說。

  這時上午請求合影的警衛湊過來。

  “我們合張影吧。”警衛說。

  “不合。”周正龍之前聽說警衛不讓記者拍照,並試圖刪記者相機的照片后,堅決地站在記者一方,“他不讓你們拍,我也不和他拍。”

  此時已是中午時分,從大廳出來后,周正龍一行就直接去了飯館。

  吃飯時,周正龍特意叫了可樂,“喜歡喝,我在家裡都常備著。”

  周正龍近年拍攝的“虎腳印”照片。據《法制晚報》

  “虎尿辨虎”說

  這一刻,距離周正龍攜“華南虎照”底片進京,到國家林業局匯報已經過7年多,距離2012年4月27日刑滿出獄,也已近三年。

  周正龍說,每次來北京心情都不一樣,大喜大悲。

  “2012年出獄后,我也堅持上山尋虎,”周正龍說,每個月都至少要去三次,每次都是凌晨兩三點出發,下午六七點回來,帶些干糧就在山上解決午飯。

  周正龍現在還和當初在神農架尋找野人的團隊合作找虎,“我們拍了好多老虎的腳印。”周正龍說。

  但這些照片並未經過第三方專家的驗証。

  為了找虎,周正龍等人還用木頭做了一隻假虎,並從動物園找來虎尿澆到假虎下面。

  “后來還真吸引了一隻老虎,那隻老虎還在假虎上面撒了一泡尿。”團隊成員廖慶生說。

  憑什麼認為那就是老虎撒的尿呢?

  廖慶生說,當時那泡尿被凍在假虎身上,我們背假虎下山時,冰化了,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尿臊味,這就斷定是老虎尿的。“回到北京才想起應該把它搜集起來做DNA檢測,但是忘了。”廖慶生說。

  對於“虎尿辨虎”一說,在場記者都表示“很玄”。

  “人生目標”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周正龍還表現出對相機的熟悉,不時對攝影記者指出,“你的相機不行,落后了。”周正龍說,他現在上山都隨身攜帶相機,還曾丟了一個。“現在用相機比以前熟練多了,”周正龍說。

  周正龍說,現在除了找虎,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養蜂貼補家用,“加上種地,一年能掙個六千塊錢左右。”

  對於找虎這件事,妻子羅大翠說:“他能上山,願意找,我和兒子女兒都支持他。”

  周正龍說,不僅家裡人支持他,當年“華南虎照”事件的當事人關克和朱巨龍也來找過他。

  關克時任陝西省林業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后遭撤職處分。

  朱巨龍時任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在虎照風波時也遭到處分,風波過后擔任了陝西省輕工業協會副會長,行政級別仍為副廳級。

  “關克來找過我五六次,朱巨龍找過我兩次,都是跟我一起上山。”周正龍說。

  周正龍說:“虎照這件事給我造成過影響,但是現在我把找虎作為人生的目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記者跑到我們家去採訪我。”

  “我是光榮的”

  這兩天在北京面對記者時,周正龍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農民,是“自發的保護老虎,保護野生動物。”

  周正龍的表情,不時顯現著一種狡黠。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周正龍說希望記者能幫忙推廣一下他的蜂蜜。

  在昨日下午,他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的錄制,當時他外面穿了一件黑色羽絨服,工作人員說:“等會大燈一打你會熱的,要不要把衣服外套脫了?”

  周正龍拍拍衣服說:“我就是個農民,就穿這件。”

  末了,周正龍說,因為忙於找虎,今年連香腸都沒來得及灌。回顧整個“華南虎照”事件,周正龍說:“我是認為我是光榮的,因為我沒作假。”

  七年沒上課的“挺虎教授”劉裡遠

  “我挺的是虎,不是周正龍”

  劉裡遠說,他在大巴山尋虎七年,多次發現老虎蹤跡。王國平/攝

  昨天,陪同周正龍到最高法申訴的還有劉裡遠。

  劉裡遠曾是北師大生命科學院的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醫經絡學,他也被稱為最后一個“挺虎教授”。

  劉裡遠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因為‘挺虎’,已經七年沒上課了,這期間還自費上山尋虎。”

  研究老虎的中醫

  劉裡遠最初的專業是西醫,后轉向中醫,並專攻經絡研究,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初‘華南虎照’爭論時,我就認定虎照為真,這麼多年我一直這麼認為。”劉裡遠說,雖然自己的專業是中醫,但是從10年前開始就對動物和動物進化感興趣,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在2012年時,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劉裡遠時,他就向記者展示一部全英文寫作的書稿。

  “這是我寫的《動物進化論》,全英文,將在國外出版。”當時劉裡遠說,在2008年“華南虎照”事件發生時,他正在撰寫此書稿,“貓科動物是書稿裡的一個分支部分,自然包括老虎,因此我當時對事件很關注。”

  如今兩年過去了,劉裡遠說,書稿已經找到出版社了,目前出版唯一的障礙就是書中部分圖片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找到版權人,因而耽擱了。

  之后,劉裡遠成了一名“挺虎派”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本職工作也因為“挺虎”而受到了影響。

  “挺虎”與“停課”

  “從2008年華南虎事件后,就已經沒給學生上課了。”劉裡遠說,“特別是在法院對周正龍的判決后,因為我還在‘挺虎’,因此學院領導把我的課停了。”

  劉裡遠說,他為此多次找校領導反映,但直到目前還沒有解決。

  “從本質上講,我‘挺虎’跟我的教學工作是沒什麼關系的,這是我的愛好,沒有觸犯任何法規。”劉裡遠說,“但學院認為我此舉影響不好。”

  華西都市報記者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在北師大生命科學院的師資介紹中,已經沒有劉裡遠的名字。

  對於劉裡遠說法,記者拿到一份北大生命科學院內部資料顯示,從2008年開始,生命科學學院就取消了劉裡遠的課程。

  后在2010年,學院曾下發通知:劉裡遠在2005年至2010年聘期內的考核未達到學校續聘要求。

  北師大生命科學院一位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劉裡遠被停課“與華南虎事件無關,主要是因其工作考核的不達標”。

  劉裡遠說:“我開的課,在北師大非常受歡迎,而學院開始停課,是因華南虎而起,當時學院還為開會討論我‘挺虎’的問題。”

  “但我現在還是學校的老師。”劉裡遠說,“還從學校拿工資,還是北師大的副教授。”

  劉裡遠解析“年畫虎”的特點。據《法制晚報》

  與周正龍的分歧

  劉裡遠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幾年來,他每年都會多次到陝西大巴山維護監控相機和尋虎。

  劉裡遠說,他和周正龍使用的動物監控相機都是深圳一家通訊公司捐贈的。

  2011年6月,廠家給了6台動物監控相機,他全給了周正龍。“當時,一直關注野生虎調查的九江大學胡丹副教授,專程把相機送到周正龍家,並上山教授周正龍使用方法。”

  “但周正龍根本不按要求使用,把相機隨便一放就跑了,”劉裡遠說,最后廠家隻好又捐了4台。“這次我親自上山裝了3台台,1台給老周了。但他把那台相機安在石洞裡,什麼都沒拍到不說,那種環境會很快讓相機卡滿電盡。”

  “周正龍除了第一次把自動相機拍到照片給了我之外,以后的都給別人了。”劉裡遠說,因此他現在和周正龍都是分開管理各自的相機,因此“拍到的照片跟周正龍無關”。

  “周正龍方法不對”

  劉裡遠說,自己在尋虎工作上已經花費數萬元。雖然法院判處周正龍的華南虎照為假造,但他堅信“周正龍拍的虎是真的”,並以博客為平台不斷發布他拍到的“虎照”。

  毫無意外,這些照片帶來的,也是一片爭議聲。

  昨日在最高法為周正龍申訴時,法官曾對劉裡遠說,因為你和周正龍是朋友,“所以向著他是不是”。

  “我可以明白地說,我不喜歡他這個人,我挺的是虎,不是周正龍。”劉裡遠說,周正龍出獄后,仍在上山找虎精神可嘉,但是方法不對。

  劉裡遠隨后又補充了一句:“老周有農民的淳朴,也有小農思想,但是個好人,我也他家裡吃過、睡過,在大巴山尋虎,山裡就我們兩個人,這種感覺常人體驗不到的。”

  對於前面提到的那部書稿,劉裡遠說,將不會出中文版,因為“是專業的科學書籍,沒必要在國內出”。

(責編:潘婧瑤、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