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游客參觀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館。 駱雲飛 攝
圖為游客參觀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館。 駱雲飛 攝
圖為游客參觀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館。 駱雲飛 攝
位於海南澄邁的福山咖啡館不僅周末賓客盈門,平日裡也是熙熙攘攘,“到福山喝咖啡”成為瓊島旅游一景。其實,福山咖啡海上絲綢之路、跟華僑有著歷史淵源。
18世紀末、19世紀初,下南洋是許多廣東人、海南人的謀生手段,海南與南洋密切的商貿和人員往來也由此開始。1889年出生於廣東的陳顯彰先生十八歲隨父到印尼創業,在印尼創辦了三個農場。1933年,成為實業家僑領的陳老先生受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根據中粒種咖啡羅伯斯塔適種緯度,到福山考察,認定澄邁福山地區“平蕪綿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綠,交通較便”,逐在當地興辦福民農場。兩年后,幾經風險,他從印尼帶回四麻包“羅伯斯塔”咖啡種籽,成為國內成功引種羅伯斯塔中粒種並進行產業化生產的第一人。
福山咖啡產業的發展一波三折,是新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舉辦第一屆廣交會,有海外客商遍尋福山咖啡而不得,周恩來總理獲悉后責成海南農墾種植生產。其后,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先后到海南考察品嘗過福山咖啡,贊為佳品。福山咖啡方顯轉機時,又遇“文革”,幾至消亡。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春風沐浴下,福山咖啡迎來發展契機。福山鎮的徐秀義老人率先恢復咖啡種植加工,使福山咖啡再度為人所知。而由陳顯彰上世紀五十年代從福山引種到興隆華僑農場種植的興隆咖啡如今亦成瓊島名牌產品。
福山咖啡之鄉聲名鵲起,如今福山本地人種植咖啡面積逾五萬畝。福山的好名聲還吸引來台商。十多年前,原台南縣副縣長林文定先生到福山承包450畝紅土地種植咖啡。
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表示,為了發展福山咖啡的種植文化,澄邁縣不斷加大種植面積和文化品牌的宣傳,福山咖啡的名氣隨之越來越大。2009年,澄邁縣正式跟中國橋牌協會合作,成為橋牌協會的指定飲品。今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跟福山咖啡簽訂協議,成為國宴的咖啡飲品,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張茜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