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瑞士國家概況

2015年01月14日15:28  來源:外交部網站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瑞士國家概況

  【國名】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

  【面積】41284平方公裡。

  【人口】803.9萬人(2012年12月),其中外籍人超過22.3%。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等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5.6%,法語22.8%,意大利語8.4%,拉丁羅曼語0.6%,其他語言18.7%。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38.6%,新教28.0%,其他宗教11.3%,不信教的佔20.1%。

  【首都】伯爾尼(Bern),市區人口13.78萬(2012年12月)。(資料資源:伯爾尼市官方網站)

  【國家元首】聯邦委員會全體成員集體作為國家元首。聯邦主席由聯邦委員會七名委員輪任,對外代表瑞士,任期一年。2014年聯邦主席是迪迪埃·布爾克哈爾特(Didier Burkhalter,男,自民黨)。

  【重要節日】國慶節:8月1日﹔聖誕節:12月25日。

  【簡史】位於中歐的內陸國。與奧地利、列支敦士登、意大利、法國和德國接壤。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9℃。

  1291年8月1日,烏裡、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斗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國之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政體】實行議會民主制。

  【憲法】1848年制訂通過,1874年以來曾多次修改。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方能生效。1999年瑞士公民表決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政府管轄外交、財政、金融、聯邦稅收、貨幣、國防、海關、鐵路、郵電、能源、電視、廣播和社會保障等,其它事務由各州管轄。各州必須遵守聯邦的全國性法規並接受聯邦的監督。新憲法還確定了國際法高於國內法的原則。

  【議會】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具有同等權限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隻有兩院一致批准,法律或決議方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由各州選派,任期因州而異,最長4年。兩院議長任期均為1年。2014年度國民院議長呂迪·盧斯滕貝格(Ruedi Lustenberger,基民黨),聯邦院議長漢納斯·格爾曼(Hannes Germann,人民黨)。

  本屆議會2011年10月產生,各主要政黨在兩院所佔席位如下:

 

國民院

聯邦院

瑞士人民黨

54

5

社會民主黨

46

11

自由民主黨

30

11

基督教民主人民黨

28

13

綠黨

15

2

公民民主黨

9

1

其它

18

3

  【政府】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實行集體領導,任期四年。設主席和副主席,由聯邦委員輪任,任期1年,不得連任。2014年度聯邦委員會組成如下:

  聯邦主席兼外交部長迪迪埃·布爾克哈爾特(Didier Burkhalter,自民黨),聯邦副主席兼司法警察部長西蒙奈塔·索瑪魯嘎(Simonetta Sommaruga,女,社民黨),國防、民防和體育部長於利·毛雷爾(Ueli Maurer,人民黨),財政部長埃維利娜·維德默—施魯姆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女,公民民主黨),環境、交通、能源和電信部長多麗絲·洛伊特哈德(Doris Leuthard,女,基民黨),經濟部長約翰·施耐德—阿曼(Johann N. Schneider-Ammann),內政部長阿萊恩·貝爾塞(Alain Berset,社民黨)。

  【行政區劃】瑞士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即聯邦、州、市鎮。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蘇黎世、伯爾尼、盧塞恩、烏裡、施維茨、上瓦爾登(半州)、下瓦爾登(半州)、格拉魯斯、楚格、弗裡堡、索羅圖恩、巴塞爾城(半州)、巴塞爾鄉(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爾(半州)、內阿彭策爾(半州)、聖加侖、格勞賓登、阿爾高、圖爾高、提契諾、沃州、瓦萊、紐沙泰爾、日內瓦、汝拉。

  【司法機構】聯邦法院是瑞最高司法機構。法院內設民事、刑事、公法和社會法法庭,現有聯邦法官38名,均由議會選舉產生,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現任聯邦法院院長為吉爾伯特·霍利(Gilbert Kolly),副院長為烏爾裡希·邁爾(Ulrich Meyer)。

  此外,瑞士還設有聯邦行政法院和聯邦刑事法院,負責審理行政申訴或上訴案件、瀆職案件及恐怖襲擊、泄密、叛國、洗錢等特殊刑事案件。

  【政黨】大小政黨共有30多個,主要政黨有:

  (1)人民黨(SVP),法語區稱中間民主聯盟,1971年由農民黨和民主黨合並組成。黨員約9萬人。現任主席托尼·布龍訥(Toni Brunner)。

  (2)自由民主黨(FDP),法語區稱激進民主黨,1894年成立。黨員約12萬人。主席菲利普·穆勒(Philipp Müller)。

  (3)社會民主黨(SP),法語區稱社會黨,1888年成立。黨員約3.5萬人。主席克裡斯蒂安·勒夫拉特(Christian Levrat)。

  (4)基督教民主人民黨(CVP),法語區稱基督教民主黨,建於1912年。前身是“人民保守黨”,1970年改為現名。黨員約10萬人。主席克裡斯托弗·達伯雷(Christophe Darbellay)。

  (5)公民民主黨(BDP),2008年成立,自人民黨中分離出來。黨員約6500人。主席馬丁·蘭多爾特(Martin Landolt)。

  (6)綠黨(GPS),建於1983年。黨員約7500人。聯邦主席為蕾古拉·呂茨(Regula Rytz)和阿黛拉·多昂·古梅(Adèle Thorens Goumaz)。

  【重要人物】聯邦主席兼外交部長迪迪埃·布爾克哈爾特,54歲,自民黨。經濟學碩士。2009年當選瑞聯邦委員兼任內政部長,2011年連任聯邦委員並轉任外長,2013年底當選聯邦主席,任期1年。

  【經濟】瑞士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盡量減少干預。對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瑞2012年經濟增幅為0.98%。2012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6050.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605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1%(按上年價格計算)

  貨幣名稱:瑞士法郎(簡稱瑞郎),1瑞郎=100生丁

  匯率:1美元=0.9782瑞郎(2013年10月)

  通貨膨脹率:-0.7%(2013年4月)

  失業率:2.9%(2013年4月)

  【資源】瑞士礦產資源匱乏,僅有少量鹽礦、煤礦、鐵礦和錳礦。生產生活所需能源、工業原料主要依賴進口。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27.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4%。

  【工業】機械制造、化工、醫藥、高檔鐘表、食品加工、紡織業是瑞士的主要支柱產業。工業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除ABB、雀巢、諾華、蘇爾壽等著名大公司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2012年,工業就業人數約144萬,佔總就業人口的21.85%。

  【農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制品自給有余。2012年,農業就業人數24萬,約佔總就業人口的3.63%。

  【旅游業】旅游業十分發達,是僅次於機械制造和化工醫藥的第三大創匯行業。2012年,瑞士擁有旅館4742家,床位24.7萬張。2012年游客過夜數為3477萬人次。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國家來瑞旅游人數大為減少。近年來,愛爾蘭和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的游客大幅增加。主要旅游點是蘇黎世、日內瓦、盧塞恩和洛桑等地。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

  鐵路總長5124公裡,全部電氣化,鐵路密度居世界前列。2011年列車客運量達4.6億人次。公路總長71464公裡,分國道、州道、鎮道,其中國道1799公裡,為公路交通主干。公路網四通八達,遍及全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聖哥達大隧道,總長16300米。水路航線總長1230公裡。共擁有33艘海運貨輪。目前海運總噸位近80萬噸。重要內河港口為巴塞爾。主要國際機場有蘇黎世機場和日內瓦機場。2011年在瑞注冊的各類飛機共計1932架,直升機334架。瑞士航空公司現有飛機82架,2011年運送乘客約4277萬人次。輸油管道總長108公裡,天然氣管道總長1986公裡。

  【財政金融】近幾年聯邦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瑞郎)

 

2009

2010

2011

收入

609

628

642

支出

582

593

623

盈余

27

35

19

  金融業發達,2011年全國共有銀行312家。外國銀行在瑞分支機構35家。全日制銀行職員約13.3萬人。最大城市蘇黎世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是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交易市場。有210家保險企業,其中外資保險公司49家,瑞士國內從事人壽保險的全日制職工約5000人。

  預計至2013年12月,瑞士外匯儲備5313億美元,黃金儲備市值達556.16億瑞郎。按人均計算,瑞士是全球人均擁有黃金量最多的國家。

  瑞士兩大銀行:(1)瑞士聯合銀行(UBS),由原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銀行公司於1997年12月合並,投資資產總計2.23萬億瑞郎,擁有員工6.35萬人,是世界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受美國信貸危機牽連,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2008年虧損208.9億瑞郎(約合179億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起扭虧為盈,2011年稅前盈利53.5億瑞郎。(2)瑞士信貸銀行(CSG),成立於1856年,2011年總資本約1.04萬億瑞郎,擁有員工4.74萬人。2011年盈利19.53億瑞郎。

  保險公司: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1872年成立。1997年與英國最大的煙草集團BAT的金融保險業務分部(BASF)合並,組成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總部設在蘇黎世。新集團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公司,員工6萬人。2012年,集團盈利40.75億美元。

  【對外貿易】外貿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費品依靠進口﹔工業產品的70-90%外銷。2011年外貿總額3675億瑞郎。近3年進出口情況如下:(單位:億瑞郎)

 

2010 

2011

2012

進口額

1740

2421

1770

出口額

1935

2254

2010

差 額

195

-167

240

  主要出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醫藥、精密儀器、鐘表及食品,進口商品主要是原料、半成品和耐用消費品。主要貿易伙伴是歐盟和美國。

  【對外投資】2011年瑞士對外直接投資達420億瑞郎。投資主要在亞洲、北美、歐洲等主要地區工業國。

  【對外援助】瑞士將幫助戰亂國家恢復和平、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其發展援助的主要目標,並通過雙邊和多邊途徑加以實施。援助對象主要是非洲、亞洲、拉美地區貧窮的中、小發展中國家以及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瑞政府計劃2015年達到聯合國關於發達國家發展援助佔其國內生產總值0.7%的目標。

  【外國投資】2011年外國在瑞士直接投資達104.9億瑞郎。注冊資產在1000萬瑞郎以上的外國企業共800多家,1000萬瑞郎以下資產的外資企業約4000家。外資企業在瑞共有員工約30萬人。

  【著名公司】雀巢公司:成立於1866年,總部設在韋維,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業集團,擁有員工32.75萬人。2012年銷售額921.86億瑞郎,純利潤140億瑞郎。公司主要產品有飲料、奶制品、冷凍食品、成品及半成品食物、巧克力和糖果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彼得·包必達(Peter Brabeck-Letmathe)。

  ABB集團:1988年由ASEA公司和BBC Brown Boveri公司合並而成,是一個業務遍及全球的電氣工程集團,主要業務包括開發、生產和銷售發電設備、高壓輸電設備及系統、中低壓配電設備及安裝和電力機車等。總部蘇黎世。2012年營業額402.32億美元,稅前盈利40.58億美元。現有員工14.5萬人。集團董事長胡伯圖斯·馮·格林伯格(Hubertus von Grünber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瑟夫·豪根(Josef Hogan)。

  諾華公司(Novartis):總部在巴塞爾,世界第二大醫藥公司。由瑞士兩大化工集團汽巴·嘉基和山度士於1996年3月合並而成。2012年營業額566.73億美元,純利潤96.18億美元。主要經營醫療保健、農用化學品和食品。全球共有員工約12萬人。集團董事長烏裡希·雷納(Ulrich Lehner),首席執行官約瑟夫·吉默內(Joseph Jimenez)。

  【軍 事】實行民兵制,現役編制兵力15.4萬人,有陸、空軍兩個軍種。凡20-34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服役人員一生中參加軍訓時間總計280天。服役期間和退役后,單兵武器裝備均歸個人保管。1995年,瑞士頒布了第一部民役法,規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軍役和民役間自由選擇。聯邦委員會擁有最高指揮權並通過國防部領導軍隊。總體作戰指導思想是防御戰。2010年國防開支38.9億瑞郎,約佔全部財政支出約7.4%。

  【文化教育】教育事業由各州管理,自籌經費,自編教材。全國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各類學校11000所。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其中蘇黎世高等工業大學和洛桑高等工業大學直屬聯邦。2009�10年度9年義務教育學生90.6萬余人。學前教育學生14.9萬人。高中及職業學校學生35.1萬人。高等院校學生20.7萬人。

  【新聞出版】有1個通訊社:瑞士通訊社。全國有報紙79種,影響較大的是德語報紙《新蘇黎世報》、《每日導報》和《一瞥報》。瑞士榮格集團(Ringier AG)創立於1883年,是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媒體集團,總部設在蘇黎世,全球擁有員工7400多人,2011年實現銷售額11.47億瑞郎。

  各語區均有各自語言的廣播電視。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公司(SRG),總部設在伯爾尼,1997年開播,享有聯邦廣播特許權,負責用四種官方語言制作和播送廣播和電視節目。瑞士國際廣播電台用官方語言和英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制作節目,通過無線電短波、衛星向國外傳送。

  【對外關系】瑞士為永久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近年來,為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瑞逐步調整外交政策,由傳統保守的中立向“積極的中立”過渡,把促進和平共處,尊重人權並促進民主,維護瑞海外經濟利益,減少全球危機與貧困以及維護人類基本生存條件視為其外交政策的五大目標。自2002年9月加入聯合國以來,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權和人道主義,大力開展斡旋外交,力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擴大瑞的國際影響。瑞士同世界上192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

(責編:楊芳、曾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