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正文

【聊政事兒】什麼人在本輪人事調整中脫穎而出?

人民日報評論

2015年01月07日08:1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聊政事兒】什麼人在本輪人事調整中脫穎而出?

  【聊政事兒】什麼人在本輪人事調整中脫穎而出?

  文/黨報評論君

  辭舊迎新,中組部忙得夠嗆。

  除了專項整治超職數配備干部,消化15800多名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還要馬不停蹄地和省部級“大員”進行談話,對他們蹲的“坑”進行調整。

  最近一段時間,一位政治局委員和十余位省部級干部都進行了工作調整,力度之大,實屬少見。有人說,民眾認識高級領導干部,有兩個窗口期,一個是反腐落馬,一個是職務調動。顯然,這次調整,讓聚光燈下,出現了不少“新面孔”。

  都有什麼調整?

  不妨先來看看,在各個省市,聚光燈下都有哪些“政治明星”,都有哪些省部級以上官員進行了工作調整。

  

姓名

原職務

現職務

孫春蘭

天津市市委書記

中央統戰部部長

閻慶民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

天津市副市長

曹宇

國辦秘書二局局長

銀監會副主席

梁田庚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河北省委常委

陳海波

沈陽市市長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

李軍

貴州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海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劉賜貴

國家海洋局局長

海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蔣定之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曾萬明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張超超

山東省政府副省長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黨組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

唐良智

武漢市市長

成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陳一新

溫州市委書記

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

杜航偉

陝西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陝西省副省長

劉杰

山西省公安廳廳長

山西省副省長

努爾·白克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

雪克來提·扎克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代理自治區主席

穆鐵禮甫·哈斯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具體來說,有升任的,比如陳一新和杜航偉,都是新晉省部級序列﹔也有平調的,比如陳良智(武漢和成都屬於副省級城市,黨政一把手為副省級干部)和梁田庚。陳海波、曾萬明、張超超雖然級別未變,前后都是副省級(沈陽也是副省級城市),但都進入了省委常委一級,等於是“升任”。

  而調整的具體原因,也各有不同。但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反腐拔出了蘿卜留下了“坑”,一個是正常調任帶來的空缺。前者,比如河北原組織部長梁濱落馬后,省委常委空缺一人,梁田庚長期從事組織工作,相信,除了河北省委常委,有可能還會任組織部長一職﹔后者,比如今年8月,哈爾濱原市委書記林鐸調任遼寧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出現空缺,陳海波正常“補缺”。當然,也不乏與兩者都有一定程度關聯的。比如,廣州原市委書記萬慶良落馬后,廣州市委書記由天津市原副市長任學鋒接任,空缺出來的天津市副市長,由閻慶民調任。

  有何具體特征?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分析一個群體,往往有助於洞察吏治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調整之前,還有兩個重大事件,一個是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在京召開,強調全面從嚴治黨﹔一個是中辦印發《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稱《規劃綱要》),為未來5年的黨政領導班子建設定調。

  苗蒂落下的瓜,才是最甜的﹔真正落地的政策,才是最有效的。會議召開了,綱要印發了,將會議的精神、綱要的要求落實到選人、用人,任用、考核,才是最重要的。怎麼看是否落實了?當然就得看選什麼人到什麼位置,關鍵職位用什麼樣的人。這次的人事調整,是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中辦印發《規劃綱要》后的第一輪調整,自然是貫徹基本精神,這也是為何極具觀察意義的原因。

  梳理此次調整,這些脫穎而出的人,有著三個共性。

  首先,極其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且各級歷練很完整。沒有一定的歷練,不熟悉基層的工作,把階段的調動看做為下一次提拔鍍金,這樣的干部怎麼可能安安心心為國家操勞、為百姓打工。相反,在歷練上,無論是新晉省部級序列的干部,還是升任副省級多年的干部,都相當完整。比如陳一新和杜航偉,從官方簡歷上看,均未出現過跨級提拔,都是由最基層的科級干部開始干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走上副部級。

  習近平在去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就曾批評“剛提拔,板凳還沒有坐熱,又想升遷”的現象,直問“這樣的人靠得住嗎?”同時,還指出:“成長為黨和國家的中高級領導干部,需要經過必要的台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習近平強調,干部成長,不能唯台階論,但必要的台階卻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干部成長的一個基本規律。《規劃綱要》更是明確指出,要“注重選拔經過多崗位鍛煉、實際工作經驗和領導經驗比較豐富的干部”。這次調動中貫徹的中央用人思想,您讀懂了麼?

  其次,異地任職和交流任職增多。不僅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干部交流增多,既有中央向地方輸出干部,比如閻慶民、曹宇和劉賜貴﹔也有地方向中央輸送干部,比如孫春蘭和努爾·白克力。同時,地方之間的干部交流也增加了不少。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陳海波和唐良智,他們均是副省級城市的黨政一把手,卻無一例外,去另外一個城市擔任要職。據統計,副省級城市中,無論是市長,還是市委書記,由本地晉升的比例均超過四分之三。已經調整的副省級城市黨政一把手中,任學鋒、陳海波和唐良智無一例外,都屬於異地交流,而非本地晉升。

  從落馬的“一把手”來看,本土晉升的很容易滋生山頭主義和團團伙伙,拔出蘿卜帶出泥。異地交流,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制度上遏制山頭主義、團團伙伙和結黨營私。

  最后,年輕干部得到選拔任用,形成一定的干部梯隊。此論調整,幾位副省級干部,基本上屬於60后,隻有陳一新是50后,但也是1959年出生,接近60后。而最小的張超超,更是1967年出生。但是這些年輕干部,都在基層“墩過苗”、擔過重擔。正與習近平所強調的“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使班子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備”一致。當然,年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正如《規劃綱要》所指出的,“不搞領導班子成員任職年齡層層遞減和‘一刀切’”。

  要知道,德與才,才是一個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

    轉載自“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

(責編:潘婧瑤、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