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各族人民守望相助

內蒙古富、美、穩(共鑄民族團結情 同圓中華復興夢)

本報記者 汪 波 丁志軍 吳 勇

2014年10月13日04: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富、美、穩。

內蒙古近年來的發展狀況,可以用這三個字簡單總結。

富,內蒙古經濟增速、人均收入走在全國前列﹔美,生態建設、旅游開發取得了明顯成績﹔穩,社會平安指數排在全國前列。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自治區考察指導工作時,殷切期望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打造經濟繁榮的風景線。

內蒙古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十年排在全國前列,但內蒙古經濟如何保持持續、平穩的發展,成為各族人民最為關注的焦點。自治區新一屆黨委政府,充分尊重民意,經調研,適時提出“五大基地”發展戰略,即把內蒙古建設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以及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五個基地’的發展定位,有效引導內蒙古經濟跳出‘一煤獨大’的怪圈。”自治區經信委主任王秉軍說。

打造邊疆安寧的風景線。

斯日古楞一家人在烏珠穆沁草原深處放牧。記者從滿都胡寶拉格蘇木開車跑了兩個多小時,才來到他家的蒙古包。一路近百公裡,沒看到幾戶人家。“這麼偏僻的地方,你們心裡踏實嗎?”“我們這裡安全得很!” 斯日古楞開心地說。

返程路上,記者偶遇浙江背包客葉金林。他這次是和一個朋友騎摩托車來草原的。“你們晚上住哪?”“走哪,就在哪找戶牧民家求租一宿。內蒙古草原遍地都是家!”

本地人住得安,外地人來得安。

在內蒙古茫茫草原上,奔馳著千余名治安志願者組成的新型草原110聯防隊和草原110聯防馬隊﹔邊境線上,錯落著百余戶牧戶主動發起的搜集社情民情、承擔治安聯防的“蒙古包哨所”……從草原到城市,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平安模式不斷應運而生,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民間奇兵”。

打造生態文明的風景線。

額爾敦是科右中旗今年實施退牧還草工程獲得補償最多的牧民。

“一下拿到50多萬元高興嗎?”記者問。

“不高興,牧民離開牧場就和魚離開水一樣。但為了草原永遠的美麗,我不拿補償也願意。”額爾敦實話實說。

內蒙古擁有13.2億畝天然草原,佔國土面積的74%。長期以來,由於氣候干旱、過度開墾、超載放牧等因素影響,草原退化、沙化嚴重。為此,國家和自治區不斷加大退牧還草、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工程的實施力度。這些工程都得到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2014年工程效益檢測報告顯示,退牧還草工程區與非工程區相比,植被蓋度、高度和干草產量分別高出了11.95%、9.14厘米和28.53公斤畝。

打造幸福生活的風景線。

卓資縣東壕賴村的劉東子今年考上了大學。高興之余,家裡卻為孩子的學費犯了愁。東子的父親因病常年臥床不起,家裡經濟緊巴巴的。

快開學了,縣政府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送來了4萬元助學金,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不能讓窮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實施《城鄉低保家庭升入普通高校新生資助資金管理暫行管理辦法》。從2014年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資助政策,本科類一次性資助4萬元,專科或高職專類一次性補助3萬元。

這只是內蒙古全民幸福工程的一個方面。在過去實施“精准扶貧、消滅貧困戶”工程的基礎上,自治區在農村牧區實施了“十個全覆蓋”工程,包括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

“我們要讓各族人民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早日過上多年夢想中的美好生活!”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說。

推薦閱讀:

內蒙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實踐:看,祖國北疆的亮麗風景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指引下闊步前進

(責編:袁勃、王吉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