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年初人民網推出的“2013年兩會調查”,近125萬人次的網民票選出了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住房保障、穩定物價、醫療改革、食品藥品安全、法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及國防建設共十個關注的熱點。2014年兩會前夕,本網特別開設《向人民報告》欄目,梳理一年來上述熱點領域的政策脈絡,回顧政府一年來的工作進展,並對2014年作出展望。
2013年“兩會”前夕,“法治中國”在人民網推出的“兩會調查”中獲選網友最關注的十大話題第八位。涉及法治的關鍵詞入選前十,在近幾年的兩會調查中已成為一個“傳統”,傳達著網民對法律制度有效性的持續期待。而熱詞從過去的“司法公正”升級為“法治中國”,則進一步體現出,制度建設的要求已不僅僅針對最終環節的“司法”,期待也不僅止於“公正”,依法治國的精神應該滲透到整個國家的大政方針裡,成為從官員到老百姓所有人行動的坐標系。
針對如此期待,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裡,政府和司法機關做出了哪些回應呢?
三中全會:為司法改革定音 為未來鋪路
從回應的角度而言,這不是時間最早的,但無疑是級別最高的,因而所傳遞的信息也最清晰、最強烈。2013年11月9日至12日間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並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決定》以逾千字指明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法律界長期討論與著力推進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改革、審判檢務公開和廢止勞動教養制度等內容,其全面程度令業內人士都頗為意外,感慨“是要動真格的了”。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何帆分析《決定》時指出,《決定》提出“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是劍指“司法地方化”傾向﹔對司法人員遴選機制的改革,是因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人的問題是關鍵”﹔而《決定》原文“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表述,點破了審判權運行過程中長期存在的行政化問題。
最高法院司改辦主任賀小榮也指出,司法體制改革進行了十五年,這是解決司法的地方化問題第一次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打造陽光司法工程,是傳統司法公開制度的一次巨大革命,而涉訴信訪改革更表明了由功利型維穩走向價值型維穩的新型取向。
這些值得細細咀嚼的《決定》原文,已經為接下來的司法體制改革定了調:“專業化”、“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將會是長遠的價值取向。在此前提下迎來的2014年,也會是新一輪改革的開局之年,人民群眾將不能不在滿懷期待的同時,密切注視著司法機關的每一個具體動作,等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