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入農熱的雙向沖擊波
在農民實現財產權,獲得更大的收益分配過程中,資本是極其重要的要素和至為關鍵的一環。當農村土地遇上城市工商資本,將會產生怎樣的物理化學反應?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瞄准“投資窪地”農業領域,資本洶涌入農門,一方面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盤活了農村的土地等資產要素,做大了利益蛋糕,增加了農民收入﹔另一方面開山辟地、圍田造房等新型“圈地”“炒地”和其他瓜分農民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如何使入農資本發揮正面作用,削減負面效應?
農業投資熱搶佔發展“先機”
企業投資農業搶佔“先機”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特點。在2012年寧波舉辦的第十五屆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一場“風險投資和農業休閑產業對接會”吸引了國內外2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和上百家農業企業。“相對於傳統制造業和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包括休閑農業在內的現代農業產業的投資價值被嚴重低估。”一位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
半月談在浙江多地採訪獲悉,隨著工商企業經營遇困,農業的投資價值正在被企業主重新發現。企業投資農業、特別是休閑農業成為浙江民資的新亮點。“農業一旦產業化、品牌化、休閑化,附加值就高了,投資效益就顯現出來了。”浙江省農業廳辦公室主任童日暉說。
在信息化、工業化疊加推進的當下,經受市場洗禮的工商資本不斷以新視角審視和提升農業的產業價值。一些企業躍躍欲試,力爭將資本利潤與農業發展、農民利益緊密結合。上海國興農就是由職業經理人團隊和國內農資企業創始人共同發起設立的一家現代農業企業。在整合農業領域各種資源的基礎上,其設想成為現代農業種植業的全產業鏈運營商。
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目前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用信息化嫁接農業﹔二是以工業生產理念管理和經營農業﹔三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溯源機制,推進農產品銷售方式的變革。
相關專家認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必然會把信息化、工業化的理念帶進農業。但農業的生產和經營規律有其特殊性,因為它是唯一一個“以生命體為生產和經營對象”的產業,機動性、偶然性、地域性、個性化特征都很強。如何在不同產業規律中整合好、嫁接好,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和試錯過程。
資本帶來市場要素,重塑農業現代經營
位於渝西地區永川的黃瓜山,一直以種植梨而遠近聞名,但真正撬動黃瓜山片區大發展的杠杆,還是城市工商資本將傳統農業和旅游觀光業有機結合而產生的。半月談在黃瓜山統籌城鄉示范區內看到,以往的一個接一個的小梨園,已被包括梨、枇杷、藍莓等總面積達15000畝的現代農業觀光園所取代。據黃瓜山鄉村旅游區管委會副主任傅永紅介紹,目前,黃瓜山已規劃好了19個觀光農業項目,一個“月月見花開,四季瓜果香”的鄉村旅游精品正在形成。
傳統農業不賺錢,一畝地產值僅千元。但在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通過資本入農,發展集約型、規模化現代農業項目,吸引11.5億元投資,平均一畝地年產值超5000元。資本、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與土地結合,使農業迸發巨大的財富效應。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扛著鋤頭下田去,泥巴滿身回家來”,這是傳統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但最近漫步在江津現代農業園區的田間地頭,平整的機耕道、生產便道深入到一片片果園、菜地,溝渠管網縱橫交錯,現代農業特有的氣息扑面而來。
農業要賺錢,關鍵是要把農民組織起來,依靠資本、先進農業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模式。重慶亨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流轉了3400多畝地種植檸檬和晚熟柑橘,公司總經理楊杰捧著油光鮮亮的檸檬告訴:“我們還雇用了50多名技術人員,專職從事除草、滅虫、嫁接等管護工作,地裡雜草用機器收割,不噴殺虫劑,產出的檸檬、柑橘能達到綠色食品要求,並全部出口到歐洲國家。”
城市資本與農業生產要素的良性結合,使農業生產有利可圖,也吸引了大量農民工返鄉務農,當起了“農業工人”。園區內龍華鎮燕壩村村民劉興陸流轉了6畝土地給企業種柑橘,自己也在企業裡打工。劉興陸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返鄉務農“收益賬”:第一塊是土地流轉后租金收益,平均每年近6000元﹔第二塊是在企業務工,年收入也在2萬元左右。兩塊收入加在一起,並不比外出打工差。
針對“誰來種地”,近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