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空間聚力中國夢想
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為“六度空間”或“小世界”理論,指一個人和任何一個陌生人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世界其實不大,人與人距離沒有想象的那麼遠。航海作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途徑和載體,把世界拉近了﹔發展航海事業,實踐航海文化的過程,就是建設海洋強國,加快中國夢實現的過程,航海文化把中國夢拉近了。對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講,夢是一種穿越歷史時空、承載人民意願的理想。近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中國夢,這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深刻揭示。“中國夢”是強國夢、富民夢。航海夢將作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不斷發揮文化優勢,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尋夢者提供精神指引和導向。借用“六度空間”的概念,航海文化將從溫度、厚度、速度、硬度、深度、風度等六度空間聚力中國夢想,支撐起中國夢的實現。
思想的溫度。千萬年來,海洋以母親般的關懷和溫暖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庇護,並通過水循環和海洋運動將吸收的太陽熱量,源源不斷地傳遞出去。這種傳遞通過航海得到更加的具化和迅速,並因此孕育出了航海文化。在與海洋母親的親密接觸過程中,體會到的這種濃濃溫情將貫穿於航海夢的實現過程,滌蕩人們的心靈,敬畏自然、珍惜機會、善待自己。
今天,因海而生,以海為本的航海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自身散發著包容性、多元性、先進性、創新性,所傳遞的這些思想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具體體現,將為中國夢想的實現提供巨大的正能量。這種正能量就是要發揚航海人的無畏艱險,踏浪而歌的優良傳統,以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戰略眼光和博大胸懷,倡導自由、平等、公正,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
文化的厚度。中國的航海文明史有著與中國發展史一樣的厚重感,都有過蹣跚前行的萌芽,舉世矚目的輝煌,不堪回首的沉痛和快馬一鞭的復興。航海本身蘊含的文化特質,其所包含的不同時間、空間的具體內容,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跨文化交流成果,內容豐富、特征明顯、寓意深遠,值得我們不斷的挖掘、豐富和弘揚。回顧輝煌的航海文明史帶給我們的自豪和喜悅,先人們已留下了如此厚重筆墨,后人更應揚帆起航,繼往開來。實現中國夢,就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更要不斷創新成就,提升民族自信。
發展的速度。航海中,速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同等外部條件,高速船舶在營運中佔據絕對優勢,意味著更快的流通和傳輸,意味著更高的效率和收益。在當今世界經濟大潮中,速度是催化劑,把時間變長,把距離縮短,把目標拉近。
航海事業的發展和航海文化的繁榮無疑將大大加快航海夢的實現速度,從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進程。航海為海洋經濟開辟通道,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承擔起海洋經濟、國民經濟能源運輸、物資集散等重任,也承擔著保家衛國,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重任。國家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速度是取決中國夢早日實現的根本。而同時,航行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也要注意保持速度與效益的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國民素質提高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實力的硬度。我們都懂一個道理,船舶要想開得遠、開得快、開得穩,本質是要自身素質過硬,設備安全可靠,結構結實耐用,舵手精業敬業。當然穩定和諧的外部環境同等重要,風和日麗,安全暢通。要實現中國航海夢,必須具備上述兩個條件:一是自身素質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船舶修造水平,增加自主設計創新能力,提高航海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二是打造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要有強大的國家海上力量,捍衛藍色國土的持續安全和發展,確保海洋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國家海上力量應當由六種力量所構成: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堅實的海上執法力量﹔以大型遠洋運輸船為骨干的商船隊﹔組織規范的漁船隊﹔領先的海上科學考察、海洋資源勘察和開發力量﹔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航海事業從狹義上看是一個經濟問題,但從廣義上看又是政治、經濟、軍事的綜合性問題。海洋是政治、經濟和貿易聯系的通道,也是軍事力量調動的通道。要成為一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大國、強國,離不開與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發展。航海作為交流傳播載體的地位日益突顯,中華民族復興之中國夢的實現與航海事業的振興和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密不可分。
探索的深度。限於認識,人們對廣袤的海洋充滿畏懼,歷史上,中國長期信奉“天圓地方”,西方也認為海洋的邊緣是深不可測的深淵。今天人類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海洋裡還是有太多的未知領域有待探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技能有待提升,未來航海的模式有待創新和謀劃……在海洋這個聚寶盆裡,我們觀賞、徜徉,但更要不斷深度挖掘,充分運用海洋軟硬資源,為國家促發展,為人類謀福祉。
中國夢雖然長存國人心中,但是正式提出還屬首次,同時也是新興事物,在認識和實踐上必定有未曾達到的領域。實踐中國夢,必須踐行航海文明對未知領域孜孜不倦地求索精神,以一以貫之的專注,達到勝利的彼岸。
崛起的風度。“人有人的風度,船有船的風度,國有國的風度”。這是全國勞模,資深遠洋船長貝漢庭的話。過去航海人的風度在於劈波斬浪,探索新航路、發現新大陸、開發新貿易,現在的航海人在於牽線搭橋,促進世界商貿往來、傳遞文明與和諧。船的風度在於可靠的性能、文明的舉止和光榮的使命,作為流動的領土展現國家的風度。航海文化的風度體現一個國家的海權意識,體現一個國家對自然資源的尊重,對待領土紛爭採取的態度。
鄭和下西洋作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播洒了和平和友誼,展現一個大國從容大氣的風度。紀念鄭和,創辦航海日,就是對這種風度的追崇和繼承。這種風度所展示的不驕不霸,自信從容,向世人宣示了中國夢是中國億萬國民的共同心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中國夢是和平夢,中國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不爭霸,不強橫,中國的崛起有利於促進國際交流,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華民族從未像今天這樣,堅定地走向海洋、擁抱海洋、維護海洋、發展海洋。歷屆航海日的一系列主題和活動都蘊含著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成為航海文化的代名詞和宣傳陣地。航海文化正逐漸走入社會大眾,走進百姓生活。我們堅信,當航海夢成為民族共同夢想時,中國離海洋強國、文化強國已不遠矣,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亦不遠矣,中華之偉大復興將指日可待!(寧波海事局 趙青雲/文)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