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牌也是“黃城根”
市民希望統一地名
但有些人則仔細得多。
在西黃城根南大街居住的一位82歲的老人說,他小的時候“黃城根”就已經是這幾個字了。但直到現在,不管是街邊的招牌還是公園,都叫做“皇城根”,包括他們自己寫自己的地址時,也經常用“皇”字。
“為什麼?就因為這地方本來就是‘皇城根’!”這位老人說,別說北京人,就是外地人都知道皇城根是哪幾個字。站在皇城根上,路牌卻是“黃城根”,他覺得應該把名字改回來。
“是‘西黃城根小學’,不是‘西皇城根小學’。”劉女士的孩子在西黃城根小學就讀,她曾這樣在網上糾正另一名打聽這所學校師資的家長。
已經建校109年的西黃城根小學位於西黃城根北街,前身為創建於1904年的內務府三旗初等第六小學堂。小學的對面是1905年創建的北京四中。這所培養出陳景潤和北島等著名人物的中學,每年有95%左右的畢業生考入國家重點大學。
“我當年天天都在研究這些,學區房啊、戶口地址啊、學校歷史和師資啊……反正就是想讓孩子上個好點的學校唄。”劉女士說,包括戶口本地址、學區房的房產証上的地址等等,這些地址上的每個字都決定著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讀上他們的目標學校。“再說,別人寫錯了學校名字就像他們寫錯了我兒子的名字一樣,別扭。”劉女士說,她支持將“黃城根”區域統一改名。
這筆賬,至少得上千萬?
黃城根大街區域共涉及四條街道,即“東黃城根北街”、“東黃城根南街”、“西黃城根北街”和“西黃城根南街”,總長度約為4000余米。據黃城根北街社區居委會的值班人員介紹,僅該區便有2000余戶居民。
北京市公安系統一位林姓工作人員表示,若更改地名,包含街道名稱的法律和制度效力的憑証和証明都需要修改,比如沿街所有的路牌、門牌號,相關政府機構的招牌,以及沿路涉及的公交車站牌和車內的車站目錄等。政府公章、文件、信息等也均要做相應更換。他說,涉及街道名稱的交通系統數據需要修改,如各種相關的地圖的修改,這又涉及多個GPS導航生產廠家的地圖更新成本。
居民証件信息方面,最重要的即是房產証的更改、戶口本的更改、相關檔案信息的更改、社會各項相關保險信息的更改等。
林姓工作人員說,由於戶口本、房產証等居民信息証明是需要居民親自去公安部門等相關部門修改,包括居民請假、辦理各處手續排隊等等諸多事宜也會影響市民的收入。
林姓工作人員說,其實,真正的成本包括很多,經濟往往是小頭,在行政過程中耗費的成本才是大頭,政策的制定需要非常復雜的一系列工作和各部門協調。由於行政成本的構成過於復雜,需要政府專門組織改名研究會來討論、計算,並且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出來大致的結果,但真正一個政策過程所花費的成本一般需要政策執行基本完畢之后才能計算得出,街道只是一個處級單位,這個級別的改動,一般整體成本少說也有千萬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