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牛角嶺關城
遙控小汽車在古道上奮力爬坡
日前,2013北京旅游山會開山門儀式在門頭溝舉行。開山門儀式上,門頭溝首次宣布,將致力於構建中國首個與國際標准接軌的國家步道系統,《北京門頭溝國家步道系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面向社會發布。
門頭溝區委書記韓子榮表示,“作為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山地佔門頭溝區總面積的98.5%,依托山地資源,做好山水文章,大力發展旅游文化休閑產業,是我們推動地區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門頭溝擁有綿延數百公裡、具有上千年歷史的京西古道群,這是我們發展旅游文化休閑產業的獨特資源。建設門頭溝國家步道系統,就是要通過對現存古道系統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形成京西古商旅道、長城古軍道、永定河通道三大國家級步道和妙峰山古香道、百花山-靈山登山道兩大區域級步道及若干地區級步道,將古村、古鎮和旅游景區有機串聯起來,推動門頭溝山區成為全域景區化的百裡畫廊,為生活在北京的人們提供親近優美自然風光、體驗悠遠民俗文化的新去處。”
建步道 永續利用生態資源
“自古以來太行山脈、燕山山脈都是北京重要的地域屏障,也是從黃土高原進入華北平原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扮演關鍵位置的門頭溝,是北京重要的交通、軍事命脈。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它現在更是北京的綠色山脈、藍色水脈和歷史文脈。”負責規劃的郭育任說。2012年4月,《門頭溝國家步道系統規劃》工作啟動,立意根植門頭溝區獨特的京西古道遺產,以國際成熟的國家步道系統理念為引領,規劃意在運用京西古道脈絡覆蓋全區將近700公裡的步道,“傳承保護文化遺產、永續利用生態資源、促進發展旅游產業以及活絡鄉村經濟”,更希望借由這一過程振興京西山林和鄉村經濟,帶動首都公眾健康和環境教育的全面提升。
此次規劃建立的GIS數據平台梳理了門頭溝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資源,包括地質地貌、水域風光、天候氣象、動植物資源、非物質文化資源、農業景觀、古今遺址,特色聚落、宗教寺廟等10項細類資源,並從步道的保存狀況、生態敏感性和使用難度三個維度分析步道的開發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