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等收入者料達6億 專家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4】--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綜合報道

中國中等收入者料達6億 專家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4】

2013年04月23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推動力

  一是提高征地拆遷補償將推動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從20世紀90年代土地市場在全國主要城市逐步建立以來,我國土地出讓收入逐步增大。尤其是“分稅制”改革后,土地出讓金收入基本劃歸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逐漸演變成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未來5—10年,按照中共十八大報告的要求,“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農民將從征地拆遷中分享更多收益,在進一步完善補償方式的條件下,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將有望大幅提升,將為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提供重要支撐。

  二是農業規模化經營將使部分農民成為中等收入群體。農民中的規模生產經營戶主具有較高的農業生產效率,既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未來中等收入者群體的主要潛在組成部分。目前,全國有承包農戶2.26億戶、50畝以上的種植專業大戶276萬戶、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60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萬家,還有大量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從2006年到2011年,我國純農戶由佔農戶的75.1%下降到66.3%﹔農業兼業戶由佔農戶的4.3%上升到17.7%。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龍頭企業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採用合作、股份合作等較為緊密聯結方式的僅佔38.2%。未來5—10年,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將有助於在農業經營者中形成大量中等收入群體。

  三是城鄉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將有助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個體工商戶從事工商業經營,是成為中等收入者的潛在群體或現實群體。2011年,我國個體工商戶有3601.13萬戶,登記資金為1.5萬億元,從業人員為7333.95萬人,佔全部就業人口比例約為10%。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使他們中經營成功者進入中等收入者群體。

  初步測算,考慮到2020年人口總量將接近15億,人口城鎮化率可能達到或超過50%,屆時如果7.5億農村戶籍人口有20%成為中等收入者,農民中新增中等收入群體將有望達到1.5億。

  綜上所述,人口城鎮化新增中等收入群體1.5億,加上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帶來的1.5億農村中等收入群體,即使不考慮大學生這個群體,保守地估計,到2020年,新增中等收入群體大概在3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的總規模將有望達到6億人左右。

  盡快制定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國家規劃

  基於上述調研,課題組認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是一個大戰略,涉及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改革。建議在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基礎上,盡快制定並出台《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國家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要求:在目前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從3億擴大到6億人左右。在規劃的基礎上,制定可操作的綜合性行動計劃。

  ?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

  建議實施大規模的國家減稅計劃。未來5年,重點是有效控制財政收入過快增長,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過快增加,使城鄉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明顯提高,由此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有效擴大。

  ?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基本上使有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用5年左右時間,形成人口城鎮化的制度框架﹔用8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

  ?盡快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進程,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實現農民土地使用權的物權化。近期的重點是盡快改革征地制度,使農民成為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定談判主體,保障並提高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權益。

  ?以提高財產性收入為目標規范資本市場發展

  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是投資收益。我國資本市場的體制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中等收入群體擴大。需要盡快推進資本市場的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完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加大對中小股民分紅力度,使城鄉居民能夠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

  ?加大教育投資,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重點是以提高人力資本為目標,擴大與就業結構相適應的教育投資,建立有利於就業和創業的體制機制,使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生等群體盡快成長為中等收入群體。

  (調查人:苗樹彬 方栓喜 作者單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分享到:
(責編:賈玥、段欣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