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游桃李林”
1955年,經過4年艱苦的大學學習,厲以寧以優異的成績留校工作。畢業前夕,他寫下《鷓鴣天》一首,鞭策自己:溪水清清下石溝,千彎百折不回頭。兼容並蓄終寬闊,若谷虛情魚自由。心寂寂,念休休,沉沙無意卻成洲。一生治學當如此,隻計耕耘莫問收。這一50多年前的自勉,也為他一生治學所遵循。
厲以寧留校后不久即被貶到經濟學資料室當資料員,除了1962年-1964年有機會被排上講課之外,他在資料室的時間前后竟長達20年。期間厲以寧經歷了“文革”、下放等磨難,但他始終樂觀、豁達,即便奉命在北大紅湖畔掃地,他還“偷賞小魚自在游”。正是這種“花開轉瞬間”的堅定信念,使厲以寧在身陷囹圄時仍不忘報國之志,改革開放后更是如魚得水,為國家發展盡一生之所學。
已在燕園度過半個多世紀的厲以寧,始終秉持“莫問收”的辛勤耕耘,收獲的首先是桃李滿天下。他培養的數百名學生遍及世界各地,有的擔任政府重要領導職務,有的是跨國公司總裁,有的在教育領域辛勤耕耘。
紙上應留墨跡,書山總有知音。處世長存寬厚意,行事惟求無愧心,笑游桃李林。
那是2000年的一個周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多功能廳人聲鼎沸,厲以寧的歷屆弟子三四百人從世界各地、祖國各地趕來齊集這裡,為厲老師的70壽辰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朗誦會。厲以寧登台即興朗誦了自己的這首新作《破陣子·七十感懷》,那份為人師表的自豪與自信躍然紙上。
始終與青年學生相伴,他能不充滿活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