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閉幕6天后,李克強就主持召開改革座談會,突出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在就任總理后的首次基層調研中,他仿佛為民眾翹首以盼的新一輪改革找到了一條明晰的通道——進一步擴大開放。
李克強說:“要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就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改革來擴大開放,讓跨國公司的亞太地區總部能向中國地區轉移,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
他指出:“中國的服務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要發展服務業,還要用開放來倒逼。”
他強調:“中國不能害怕開放,要一步步向前。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
同樣在座談會現場其他幾位代表也在期待綜合保稅區的進一步開放。上海暢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裁徐峰精打細算地跟記者分析: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是個引子,能夠拉動其他消費,帶活整個上海、整個中國的經濟﹔上海市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嚴錦順則評價說,這對上海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對全國的未來發展也很會帶來示范效應。
在王新奎看來,在28平方公裡的綜合保稅區上孕育的這場新一輪開放,不僅可能為其他沿海省份的轉型提供經驗,在國有企業改革、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會做出有益的嘗試和推動。
他說:“開放最后留下的,不是一片樓、一座城,而是一種體制的力量。”
這位66歲的老人期待政府能用當年的勇氣和信心來推動新一輪的開放——就像30年前的蛇口一樣。事實上,最初僅有兩平方公裡的蛇口不僅在開放中變成了一座現代化城市,它也像是一個小小的支點,撬動了中國持續30年的改革和高速發展。
在上海的座談會上,李克強也提醒與會者,30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就是由四個經濟特區的沿海開放帶動的。
他說:“現在看來,用開放促進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和動力。在這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將釋放巨大的紅利。”(付雁南 周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