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揭秘中國癌症人群:每天8550人成為癌症患者【5】--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媒體揭秘中國癌症人群:每天8550人成為癌症患者【5】

2013年04月08日09:05        手機看新聞

  治療與預防

  如果對癌症的發病率進行橫向比較,佔據癌症發病率排行榜前10位的都是發達國家,如丹麥、法國、澳大利亞等,中國的發病率尚屬中等水平,大約在八九十位。“但我們的死亡率很高,排得比較靠前,”陳萬青說,“我們衡量一個疾病的危害程度,最終還是要看這個疾病的死亡率,要看對個體生命的威脅有多大。”

  “肺癌患者如果在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是90%,而晚期患者90%都會死亡。”王寧說,中國的癌症患者在就醫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她在各種場合不斷地強調:“40歲以上人群要定期體檢,進行癌症篩查。”當科學家至今未能搞清楚癌症的病因,也沒有全面根治癌症的辦法時,除了及時篩查,是否還有更有效的戰勝癌症之道?

  患過癌症的病人有這樣一種說法:“80%的癌症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過度化療。”這是因為,化療藥物往往有副作用,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健康細胞,導致病人免疫力低下,還會造成嘔吐、脫發、局部組織壞死等等。盡管如今的化療藥物已能夠避免患者的嘔吐反應,復雜的藥物配合方案也可以降低對人體的誤傷,但這樣的進步,仍是杯水車薪。“真水無香”服用的化療藥物就聲稱不會導致惡心,但她卻嘔吐不止,無法進食,一年內體重降了28斤。

  腫瘤根治手術、放療、靶向治療、生物療法、中醫、氣功在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眼裡,任何一種療法都如同救命稻草,但癌症治療往往代價高昂,僅以靶向藥物為例,治療肺癌的易瑞沙一粒藥就賣550元﹔用於乳腺癌的赫賽汀一盒高達15000元。據中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楊有業介紹,化療與放療的科室收入在該院所有科室的排名分別佔前三位,如果二者相加,就必然是第一名。癌症患者的增多令醫院的腫瘤科日益火爆。

  “實際上,癌症不等於死亡,”季加孚說,在醫學界,癌症早就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被歸為慢性病的行列,“帶癌生活”“姑息療法”的理念在國外已頗為流行。他強調,在癌症治療時,可根治的根治,對無法治愈的,應當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為主,而不是四處亂投醫,過度治療,最終因癌返貧。

  在醫學院讀書時,當看到吸煙會導致肺癌的文獻,喬友林當即掐斷了自己手上的煙頭,從此再也沒抽過煙。這位腫瘤流行病學專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60%的癌症都是可以預防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研究員悉達多.穆克吉在其新作《眾病之王:癌症傳》裡,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闡述“預防就是治療”的道理。

  1947年,英國衛生部發現,肺癌的發病率在過去20年裡增長了15倍,幾乎成為一種流行病。於是,他們委托流行病學家多爾做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煙草煙霧是肺癌的強致癌物。這推動了此后40年間歐美國家對煙草產業的規范與限制,這被視為人類預防癌症的重大勝利。1980年代,多爾和同事皮托對常見癌症的致病因素做了一次全面分析,得出一個令人振奮的結論:超過80%的癌症皆可避免。如今,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世界上平均有35%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中國的控煙狀況實在不如人意:2003年,中國簽署了限制煙草的全球性公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到了2011年,《中國煙草使用與煙草控制聯合評估報告》使用10項指標,對其控煙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結果表明,中國控煙履約執行十分不力,控煙五年效果微弱,得分僅為37.3分(百分制),離及格線相差甚遠。由於中國居民的吸煙率仍處在高峰時期,吸煙危害的延滯效應決定了中國未來20年內,肺癌仍將處於上升趨勢。世界銀行預測,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到2030年,中國肺癌患者數量將增加5倍,屆時將有近740萬肺癌患者。

  在控煙方面,除了政府的不作為,人的非理性也難以控制。穆克吉在《癌症傳》裡指出:“即使這些病人正在為其煙癮付出最后的代價,其中有一些人仍然執迷不悟有許多病人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仍在抽煙,還曾有病人從癌症手術醒來后,像僵尸一樣穿過走廊去找護士討要香煙。”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就是難以真正身體力行啊!”王寧感嘆說,除了生活方式,環境污染作為癌症的誘發因素,在中國和吸煙一樣普遍存在。

  廣東中山市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室主任魏礦榮以不同的顏色來標注癌症發病率的高低,做了一個中山市癌症地圖。在地圖上,這些鄉鎮與中心市區一樣,都呈鮮紅色,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則呈紫色和黃色。魏礦榮解釋說,中山市區人口稠密,交通擁擠,生活壓力大,環境和空氣質量較差﹔而以小欖和黃圃鎮為代表的北部地區工業發達,經濟水平較高,工廠和機動車較多,環境和空氣污染也相對較嚴重,因而,這兩個區域的癌症發病水平都相對較高。

  如果要用地圖來描繪全國的癌症分布,情況要比中山市復雜得多。由於各地區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差異,不同的癌種呈現出不同的地理分布特征。因而,喬友林及其團隊所做的中國腫瘤分布地圖,是按照不同癌症類型分別繪制的。總體上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都注定了中國將在未來10年,迎來一個癌症持續高發的時期,中國的抗癌之路必將漫長而崎嶇。

分享到:
(責編:盛卉、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