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豐都名山嚴重毀壞文物古跡調查【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豐都名山嚴重毀壞文物古跡調查【2】

2013年02月06日16: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豐都名山景區內玉皇殿左側的草叢,兩段約兩米長的石柱萎頓其中,已生了青苔。景區職工稱,該石柱是玉皇殿的牌坊。重慶旅投重修玉皇殿時把牌坊拆了扔棄在一旁。 劉賢 攝

  豐都名山景區內玉皇殿左側的草叢,兩段約兩米長的石柱萎頓其中,已生了青苔。景區職工稱,該石柱是玉皇殿的牌坊。重慶旅投重修玉皇殿時把牌坊拆了扔棄在一旁。 劉賢 攝

  “提檔升級”后的名山

  駐足於豐都縣城,隔江可見山上金碧輝煌的巨大玉皇頭像,以及錯落立於整片山的殿宇。河南膠州退休老人程存福近日與老伴一起旅行至此,向當地人打聽后才知道那金碧輝煌處是一家公司近幾年開發的,“新修的,沒什麼好看”,真正的名山景區在樹林掩映下看不真切。

  在售票口買了120元每人的景區票,程存福夫婦慢慢攀爬。方便游客的索道已經拆除,替代的是電動扶梯,但被封起來,立著“正在施工,請勿靠近”的牌子。

  沿路茂林扶階,偶爾可見古樹樹干上釘著一張類似門牌號的藍色鐵片,上面標明“黃葛樹,桑科,榕屬,二級古樹,管護責任單位三峽公司豐都分公司,挂牌單位豐都縣林業局,挂牌時間2010年3月”等字樣。

  哼哈祠是游客看到的第一座殿宇,因供奉哼哈二將而得名。此處紅牆墨瓦,雀藍廊畫,色澤明麗,灰白石磚不見風雨侵蝕的痕跡,牌坊上寫著“幽冥世界”。仁青說,重修以前這牌坊上寫的是“懲惡揚善”。

  拾級而上,報恩殿、財神殿、廖陽殿、玉皇殿等情況都與哼哈祠類似。仁青一路細數著景區內的變化:殿宇內供奉的神像也經過了“大清洗”,泥塑的高大神像變成玻璃鋼的空心神像,個頭小了不少,輕叩幾下,傳來清晰的“吭吭吭”聲。

  行至玉皇殿,仁青特別指向殿宇左側的草叢,兩段約兩米長的石柱萎頓其中,已生了青苔。仁青告訴中新網記者:“看到這樣太痛心了。這石柱其實是玉皇殿的牌坊。重慶旅投重修玉皇殿時把牌坊拆了扔在旁邊。它們在這兒‘歇涼’已經很久了。”他又指著玉皇殿說:“如果我不說你看得出來這是玉皇殿嗎?重修的新殿還沒有匾額,也沒有對聯,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殿。由台灣信徒捐資貼金箔的玉皇像也被換成玻璃鋼制的塑像。”

  一路上,仁青不斷說著重修的殿宇與原來的不同之處,直至到達名山頂,看到唯一未被重修的殿宇——天子殿。歲月侵蝕下色澤凋退的壁畫、高大的泥塑鬼神像讓它成為眾殿宇中的“異類”。

  程存福說:“到了天子殿才有些古跡的感覺。”

  仁青告訴他:“現在就隻剩天子殿和奈何橋沒被動了。但聽說也快了。”

  對於名山景區內的變化,其主管部門豐都縣風景名勝管理局局長隆建明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這叫做‘落架大修’。拆了,重新修,按照原尺寸原規模進行修建。”他也承認“有的細節變了”,如牌坊、花紋等,神像的造型、尺寸也有變化,“以前的泥塑菩薩很大嘛,現在菩薩變小了”,“以前名山的菩薩是泥塑的,時間長了有裂痕、風化就被破壞了,現在維修就用玻璃鋼和紅木做的塑像”。除了天子殿外,這些廟宇殿堂的修建方案都由豐都縣風景名勝管理局審批過。

  當中新網記者問及“名山風景區是否在重新打造”時,豐都縣旅游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規劃管理處工作人員傅敬東稱,這是“提檔升級”,其實施方案是重慶旅投做的,2009年3月報給豐都縣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的。

  關於游客對名山打造方式的質疑,負責此項目的重慶旅投旗下的重慶長江三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四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這個方案是通過一系列論証的。”

  至於用玻璃鋼神像換掉泥塑神像雕塑,向四號說:“專家提出幾個問題,一是泥塑保存時間短一些,二是泥塑顏色比較容易脫落。也有人覺得玻璃鋼做出來的塑像顏色很鮮艷,沒有歷史滄桑感。這些批評的意見我們也虛心接受。但是這個方案大家也覺得未嘗不可。”他聲稱:“我們嚴格按照程序征詢了大多數人的意見。存在不同的聲音很正常。”

  那麼此類“維修”是否傷及文物呢?

  “名山景區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復建的,真正的文物很少,就天子殿。我們沒有動它,它是有100年歷史。其他所有建筑都是80年代建的,嚴格來講在文物方面的價值不多。”向四號如此解釋,並表示涉及文物部分的修建方案曾報重慶市文物局審批通過。

  而據重慶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副處長王建國介紹,2009年12月,名山景區內的廖陽殿、天子殿、玉皇殿、二仙樓和奈何橋共5處文物從縣級文物升格為重慶市的市級文物。

  盡管作為文物“維修”方的重慶旅投長江三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與作為文物保護監管部門的重慶市文物局,在名山文物的數量認知上相去甚遠,但據王建國介紹,除了奈何橋的維修方案尚未編制外,名山景區內各市級文物的維修方案都是由重慶旅投編制,經重慶市文物局審批通過的。

  當記者問及廖陽殿、玉皇殿等殿宇如今的面貌與過去差異明顯,是否符合文物維修的規定時,王建國說,這幾座殿宇盡管是市級文物,實際是文革時期被毀、文革后重修的。文物在修繕時,可以選擇還原到該文物的某個時期,如名山景區內的文物在文革后是用的磚柱結構進行修繕,而重慶旅投現在實施的維修方案是仿清朝大木結構,修繕時保留了25%的老構件,只是外面做了彩化后就全掩蓋了。

  王建國說,住建部發出通知后,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文化執法大隊、豐都縣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豐都縣文廣局、豐都縣文物管理所、豐都縣風景名勝管理局,以及重慶旅投長江三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一起派人查看過名山景區的情況。豐都縣風景名勝管理局的人告訴他“住建部當初檢查時並沒有說到底哪些文物遭到損毀”。因此,前去檢查的各部門不知道損毀處在哪裡。隻有等施工全部結束后,文物保護監管單位組織專家赴名山檢查時,才能查看是否按照審批通過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

  文物維修過程是否可能造成對文物的損毀呢?王建國稱,不能說維修工程對文物造成損毀,隻能說工程沒有達到方案設計的要求。若查出此類情況,要求施工單位整改即可。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