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武装力量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向有关受灾国提供救援物资与医疗救助,派出专业救援队赴受灾国救援减灾,为有关国家提供扫雷援助,开展救援减灾国际交流。
2002年以来,人民解放军已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任务36次,向27个受灾国运送总价值超过12.5亿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2001年以来,由北京军区工兵团官兵、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和中国地震局专家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参加8次国际灾难救援行动。2010年以来,人民解放军医疗救援队先后3次赴海地、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救援队赴巴基斯坦协助抗击洪涝灾害。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赴日参与搜救工作。2011年7月,泰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人民解放军空军出动4架飞机将中国国防部援助泰国武装部队的90多吨抗洪救灾物资运抵曼谷。2011年9月,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人民解放军空军出动5架飞机将7000顶救灾帐篷空运至卡拉奇,兰州军区派出医疗防疫救援队赴重灾区昆瑞开展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工作。
中国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和援助,参与国际医疗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与各国的友谊和互信。2010—2011年,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赴亚非5国和拉美4国,执行“和谐使命”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历时193天,航程4.2万海里,为近5万人提供医疗服务。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医疗队还结合参加人道主义医疗联合演练,积极为加蓬、秘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雷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扫雷援助活动。1999年以来,人民解放军通过举办扫雷技术培训班、专家现场指导、援助扫雷装备等方式,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向近40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提供扫雷援助,为外国培训扫雷技术人员400多名,指导扫除雷场20多万平方米,捐赠价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的扫雷装备器材。
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
中国海军履行国际义务,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与多国护航力量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截至2012年12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4艘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2455艘外国船舶提供护航,占护航船舶总数的49%。救助外国船舶4艘,接护被海盗释放的外国船舶4艘,解救被海盗追击的外国船舶20艘。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联合护航、信息共享、协调联络等方面与多国海军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俄罗斯开展联合护航行动,与韩国、巴基斯坦、美国海军舰艇开展反海盗等联合演习演练,与欧盟协调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进行护航。与欧盟、北约、多国海上力量、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护航舰艇举行指挥官登舰互访活动,与荷兰开展互派军官驻舰考察活动。积极参与索马里海盗问题联络小组会议以及“信息共享与防止冲突”护航国际会议等国际机制。
自2012年1月起,中国、印度、日本等独立护航国家加强行动协调,以季度为周期相互协调各自护航班期,实现护航资源的统筹协调,提高护航效率。中国作为首轮护航班期协调参照国,及时公布2012年第一季度护航班期,印度、日本据此调整本国护航班期计划,形成了统一且间隔有序的护航班期。韩国从第四季度起加入独立护航国家班期协调机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