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割不断的钓鱼岛情缘(图)【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泉州:割不断的钓鱼岛情缘(图)【4】

2013年01月22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最早记载钓鱼岛地名的史籍《顺风相送》是按闽南语发音记录。 (资料图片)

  (四)

  如今,透过许多典籍都可以还原那段历史。不过,最重要的文献应该是《顺风相送》。

  提起这本书,林少川很兴奋。该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钓鱼岛地名的史籍,是宋元时期中国舟师根据长期的航海经验积累编写,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中国官员再根据下西洋的航海实践,累次校正古本而来的一部“航海手册”。书中称“钓鱼岛”为“钓鱼屿”,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至少200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顺风相送》是按闽南语发音记录的,该书记载15条航线,有10条是从泉州起航。“此书的重点是提到,钓鱼岛是大陆通向琉球的必经之路,有着地标性的作用。”林少川说。

  在《顺风相送》之后,还有不少典籍记载,经过福建钓鱼岛后,过了黑水沟,方是琉球。诸如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之“海国记”记载:“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这也直接证明了钓鱼岛是在福建辖内。

  今天如果有机会到泉州,去城南尚可看见公元1115年修建的“来远驿”遗址。

  当年琉球王国向明朝皇帝纳贡的进贡船由泉州刺桐港靠岸,来远驿就曾接待过琉球的进贡使节。据说,琉球至今还保留着福建特别是泉州的许多古老风俗习惯。

分享到:
(责任编辑:盛卉、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