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在石狮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渔民将钓鱼岛海域捕捞回的带鱼运送上岸。 张国俊摄
(三)
底气来自当下,也来自历史。
历史就是,至少从北宋起,到清廷下诏台湾正式建省之前,钓鱼岛一直是在泉州的版图之内。
对于今天的泉州渔民去钓鱼岛捕鱼却被日方认定为“越界”,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觉得荒唐至极。是谁越了谁的界?2012年,面对不断升级的钓鱼岛争端,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泉州学者纷纷站出来,用事实再次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林少川告诉记者,在890多年前,就有泉州管辖钓鱼岛的文献。这本文献是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泉州知州陆藻的《泉州修城记》,其中记载“泉距京五十有四驿,连海外之国三十六岛”。
此处的“连”是指行政隶属关系。可见,至少在公元1120年时,泉州的行政区划包括“三十六岛”的澎湖及其附属的台湾岛、钓鱼岛列屿。
而自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71年)开始,为了防御沿海的倭寇,泉州行政机构开始在海防岛屿上驻军,将岛上驻军和居民编入台湾户籍。
自此,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诸岛例行巡检正式成为我国海防惯例。
日本方面却认为在19世纪80年代时钓鱼岛是“无主地”,而并非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所以日本通过所谓“先占”将其划入日本版图,归入琉球列岛之中,并且长期对其实施了“有效占领”。但中国对钓鱼岛早已实施管辖的历史是不容扭曲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