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見証封存109枚審批公章。劉震 攝
11月15日,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搬走天津濱海新區109枚封存審批公章。新華社 發
11月15日,國家博物館收藏天津濱海新區109枚封存審批公章。劉嘉琦 攝
國務院一年多來已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掀簡政放權“風暴”
11月15日下午1時,一輛黑色轎車,從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辦公樓出發,兩個多小時后,它駛入了天安門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車裡,是109枚已經廢棄的公章。“這些公章是政府簡政放權的生動見証,也是中國當代改革開放史的重要文物。”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專程趕到天津接收這些公章。
從外形上看,這些公章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們中的絕大部分由木頭或塑料制成,最大的有拳頭般大小。有些印章使用了多年,紅墨的印跡已經侵入到木頭的紋理中。它們都被封存在一個長方形的透明玻璃箱子裡,上面貼著一張白色的封條。
為這些公章貼上封條的人是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而見証這一封章過程的人,則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那天是9月11日,李克強赴天津考察調研,其中一站正是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辦事大廳。4個月前,濱海新區成立了全國首個“行政審批局”,將分散在18個不同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並到一個部門,由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
在服務大廳裡,李克強走到這些被擺放在透明箱子裡的舊公章前,仔細向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詢問了這項改革到底有哪些效果,能為老百姓減少多少辦事成本。最后,他看著張鐵軍為裝滿公章的玻璃箱貼上一張寫有當天日期的白色封條。
“這些公章今天被貼上了封條,就絕不能再打開,再也不能變相給老百姓‘設門檻’。”李克強叮囑道。
這是李克強的行事風格。事實上,自就任國務院總理起,他就堅定表示出要將那些冗余的政府審批權“關進籠子”的決心。他不遺余力推動簡政放權,並將此視作本屆政府的“當頭炮”。他在許多場合表達出對於公務人員“迷戀”審批權力的反感。有一次,在國務院常務會上,他公開批評有些部門的工作人員“會批不會管”,“好像隻會在辦公室‘畫圈’”。
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曾經統計過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李克強總理以及其他國務院領導同志對這項改革的親筆批示數量——150件,幾乎平均每4天就有一件。過去一年多來,國務院已經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有人甚至用“風暴”等字眼來形容這場改革的強度。
在一些觀察者看來,李克強赴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行程,再一次彰顯出他大力削減審批權力換取改革紅利的決心。在見証封章的前一天,李克強出席在天津舉辦的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面對多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國總理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爭用更短的時間完成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5年任務。
他說,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窮期,政府要帶頭自我革命,“開弓沒有回頭箭”。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