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109枚公章“革”進國家博物館【5】

2014年11月17日10:2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09枚公章“革”進國家博物館

  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

  鏡頭再次回到總理來考察的那天下午。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辦事大廳內,27歲的鄒萌正在窗口遞件,忽然發現旁邊的人都往大門口看。她一扭頭,“總理走進來了!”鄒萌趕緊用手機拍了照片發到朋友圈,“一下子就炸了,收到100多條回復”。

  “你是來辦企業設立注冊的?過去叫工商執照,是來拿執照的,是吧?”李克強見証完封存舊公章,就來到鄒萌所在的10號窗口。

  總理一邊和這個初次創業的年輕人聊天,一邊反復詢問陪同的辦事人員,老百姓要拿到這個執照,要不要交費,還有沒有其他的前置審批需要辦理。

  此前一天,李克強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致辭中曾說,要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

  今年3月底,李克強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考察時,曾到訪翁牛特旗工商登記所,隨機詢問一位前來辦証的市民,各項手續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位市民告訴他,工商登記改革后企業注冊流程簡化了,但前置審批依然存在,比如自己要注冊一家糧食流通企業,仍然需要先跑糧食局辦理審批手續。

  在后來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專門提到這件事。“我們有些前置審批根本就沒有必要嘛!”他說,“糧食局的職責本來是在市場短缺的情況下進行調劑,現在糧食市場早已放開了,而且還存在一定的賣糧難,為什麼辦這個企業還要糧食局審批?”

  事實上,除了繼續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一系列更為深入的改革舉措也相繼推出。

  比如,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將“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比如,12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比如,探索實行“三証合一”的登記制度。

  “單純取消、下放一部分審批事項,可能整體市場的感受還不會有那麼快,但是像這種系統性的整體改革一出來,企業的感受就很深了。這真的是圍繞著市場需求在做文章。”天津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連慶評價道。

  一系列數字可以佐証改革成效。今年1-8月,我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帶動1000萬人以上就業。

  改革沒有完成時。11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為簡政放權改革定調,目標直指根除“審批依賴症”。會議決定,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准,為加快辦理速度,同一部門實施的多個審批,實行一次受理、一並辦理。

  “我的理解是,等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改革進行到一定階段,這個單子相對穩定了,改革就會向規范審批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繼續深化。”國務院審改辦一位官員這樣說。

  天津濱海新區“公章改革”的重要意義,正是在審批效率方面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探路。李連慶介紹,如今在濱海新區設立企業,僅需要一個工作日。“我們把各部門審批事項的‘神秘包’一打開,敢情裡面重復的內容很多,有些完全可以相互合並,這樣一來審批效率又能提高很多。”

  9月11日當天,另一位在辦事大廳偶遇總理的年輕人郭蘭勝,便嘗到了這項改革的甜頭。他在2008年曾注冊過一個餐飲公司,因為聽說“事難辦、臉難看”,還專門找了一家代辦公司,結果前后用了20多天時間,花了六七千塊錢。“這次我就想先試試自個兒辦,結果,真快,就一個地兒,就一天,全都辦下來了!”

  這次的“割肉”改革,是有戰略布局前提下的“割肉”,有步驟有節奏有章法 交接公章這一天雖是周末,但許多行政審批局的干部還是紛紛趕回了局裡。“這個章,那個章我都用過。”一位有過多年審批經驗的處長指著幾枚廢棄的公章感慨,“再見就得去國家博物館參觀去了。”

  她說,如今自己已經逐漸習慣了全新的工作模式,“權力少了,但責任更大了。”

  作為天津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探路者,在總理見証封存舊公章的新聞上了電視之后,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幾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組,最多的時候一天來了8批。有的考察組“三顧茅廬”,多次來天津調研,有的則是地方黨政一把手親自帶隊。

  來者關心的問題各有側重。一位負責介紹情況的處長發現,地方政府的領導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怎麼改革,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改”,而具體部門的負責人往往更關心“你把審批權拿走了,那我們做什麼”。

  其實,李克強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已經指明了方向:“如果說簡政放權是‘先手棋’,那麼制度建設就是‘連環炮’。”

  他給出的“炮彈”是三張“改革清單”——一方面,要拿出“權力清單”,政府能干什麼,“法無授權不可為”;另一方面,要給出“負面清單”,企業不能干什麼,“法無禁止皆可為”;此外還要拿出“責任清單”,政府該怎麼管市場,“法定責任必須為”。

  李克強的此次公開表態,被許多評論者視為改革繼續走向深化的重要信號。

  事實上,總理曾在多個場合用“當頭炮”“馬前卒”來說明簡政放權之於整體改革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格外強調:“轉變職能,‘放’和‘管’是兩個輪子,隻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在大量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后,他強調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審批更多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寬進嚴管”。

  今年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曾聽取4家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匯報發言。其中一位評估負責人提到審改工作時說,監管是短板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不少部門和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會批不會管”的情況,有的“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茫”。

  李克強當即稱贊他“講得很好”。“簡政放權不僅要‘放到位’,同時,監管‘要跟上’。這不僅關乎新增企業的生存,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后續創業力量。”

  2013年李克強訪問瑞士時,曾與蘇黎世古爾登貝格農庄主討論過食品安全監管。那位農庄主告訴他,自己絕不會做不安全的食品,“一旦檢查不合格,政府就會取消給我的農業補貼,那我就徹底垮了,何苦呢?”

  “相比之下,我們的食品生產者,包括污染環境的企業主,有這個壓力嗎?”李克強后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講起這個故事,他當場表示,要建立健全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對嚴重違法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下一步要將違規企業“踢”出市場,切實做到“寬進嚴管”。

  在另一次常務會上,他再次突出強調“放管結合”的理念。他說,去年上海自貿區的嘗試,就是在探索、勾畫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尋求簡政放權與有效監管相結合的可復制模式。

  與這種思路相伴的,是一系列有著明確改革意圖的具體舉措。

  2014年6月4日,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明確了27條具體改革措施,並頒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分析稱,這一輪的審改下了很大力氣去改變許多部門“以審代管”的習慣,以轉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來規范企業”。

  “很明顯,這次的‘割肉’改革,是有戰略布局前提下的‘割肉’,有步驟有節奏有章法。”行政學者宋世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在許多學者看來,本屆政府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另一大特點是“依法放權”。

  2014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共修改21部行政法規,取消行政審批項目22項,下放審批權7項。據統計,加上這次,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已經4次一攬子修改行政法規63部,廢止3部,3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法律22部。

  “本屆政府主政以來,表現出對法律的極大尊重,通過立法先行或法律的修訂,來實現改革的目的,不僅維護了法律尊嚴,提高了未來的可預見性,更重要的是,將會使改革措施得到社會更高的認可度。”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於安評價道。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