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109枚公章“革”進國家博物館【4】

2014年11月17日10:2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09枚公章“革”進國家博物館

  要改革,這個清單就必須公布

  提起本屆政府力推的這場改革,許多人都曾高度關注過2014年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當時會議決定,公開國務院各部門全部行政審批事項清單,除公開的事項外,各部門不得擅自新設行政審批事項,向審批事項的“負面清單”管理方向邁進,逐步做到審批清單之外的事項,均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用“一石激起千層浪”形容當時的輿論反應:“這是以前沒有過的,這個清單公開,就意味著以后的取消和下放都是在這個框架內進行,你別給我邊減邊增了,也別給我拆解或者合並同類項了,社會上都在看著呢!”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用“晒權”倒逼改革的想法,最早是源於國務院審改辦的一次內部討論。

  “一位負責審改工作的副主任第一次開會就提出要實事求是,不能假改革,要改就真改。”一位參與改革方案設計的干部回憶,“有一位同事就提出,在審改工作裡經常發現邊減邊增或者改頭換面變相審批的情況,要改革,這個清單就必須公布,如果你不公開又變來變去,老百姓看不到你這個改革。最終我們把這個想法匯報給了國務院領導。”

  審改辦用了8個月左右時間,通過“三下三上”,與各部門反復核實,最終匯總形成了一份中央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目錄”。與以往不同,這個“權力清單”的確定首次引入了第三方評估。一位審改組成員介紹,如今審批事項該不該取消、能不能下放,必須要經過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企業協會和服務對象、專家學者這“三關”評估。“這就不再是政府內部自拉自唱。有時候部門和我們都覺得應該,但專家組就不同意,說不能取消。也有時候部門說我這個下放給地方政府行不行,專家組說你別下放了,直接取消得了。”

  在正式公布“權力清單”之前,國務院審改辦曾經開過一次大會,參會者是國務院各部門負責審改工作的司局級負責人。會議開了一整天,上午是對下一階段改革的全面部署,下午是就各部門的底數和清單當場一對一溝通。

  2014年3月17日,國務院審改辦在中國機構編制網正式公開“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涉及國務院60個部門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235項。這是中央政府首次統一集中晒“權力清單”。此前,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和國家密碼局3個部門因沒有門戶網站,沒有對外公開本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本次一並公開。

  “這次是真的對自己‘動刀’了。”一位長期參與審改工作的官員表示,“這是很有含金量的一項舉措,就是要真改革,不搞假改革。”

  某種意義上,處在改革第一線的各部委的狀態,就是這場簡政放權風暴的縮影。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楊潔介紹,從2001年到2012年,發改委一共取消、下放和調整了67項行政審批事項,而在自去年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裡,就取消、下放了44項。

  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則將農業部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過程比喻為一場“確實割了肉”的自我革命:“我們取消下放的比例,從最初的33%,提高到后來的45%,直至現在的53%。”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