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用公開的規則選干部
無論是徐韜還是韓寒,他們的“官員”父親都是被網民關注質疑的環節之一。
韓寒在金鄉縣任職,屬於其父擔任組織部副部長的“轄區”﹔徐韜任湘潭縣副縣長,其父親曾為湖南湘潭雨湖區人大原主任,母親是雨湖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這樣的“關聯性”讓網友浮想聯翩。
濟寧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沒有確鑿証據,不能說她的升職與她父親有關,“隻不過他父親是個干部,但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
在徐韜事件的處理結果公布后,湖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龔永愛評價說,這是“救火式”的處理,而非從根源上對制度進行反思和修正。
任建明認為,公眾的質疑不無道理,其根源還是有些地方的官員選拔機制缺乏公信力。“看到一個人很年輕被提拔,就會猜測他靠的什麼關系、有什麼樣的背景。”他說,群眾這麼想,其實是個很糟糕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把主要精力用在找關系上,最后建立起來的是個人忠誠的體系。
“大官選小官、少數人選少數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用人腐敗問題。”竹立家說,諸如“破格提拔”這樣的理由,實際上就給跑官買官、拉關系走后門開了口子,說到底是干部選拔制度的合理性問題。
任建明認為,當前的干部選拔機制,應該從“伯樂相馬”制度轉變為“規則賽馬”制度,現在是以前者為主的“雙軌制”階段。
“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秘密,組織部門考察干部,只是談話,談了些什麼、考察的結果都不公開。即使公開了,內容也很有限。群眾的意見、知情權,都只是走了一下過場。”任建明說,有些地方進行公開選拔或競爭上崗,但大多是在試點,通過公開招考產生的領導干部,可能百分之五都不到。
“依靠公開的競爭機制決定干部任用,比如通過招考、競選等,實現官員的任命。”任建明說,“如果越來越多的關系影響干部任用,靠關系進行競爭,那麼,最終出現的不是優勝劣汰,而是逆向淘汰。”
記者 李麗 實習生 張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