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軍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是撐起這片“天”一個很重要的支柱。可近幾年,新國標“就低不就高”的現象卻屢次發生。國標為何“開倒車”?
近年,生乳新國標一直在輿論焦點上。一名鄭州市民執著地要求衛生部公開出台相關信息。昨日,這名市民趙正軍向本報共享了剛剛拿到的原衛生部公開的部分信息。有人說,該國標是“全球最差”。那麼,中國乳業新國標是如何一夜倒退25年的?
【全景掃描】
食品安全深陷“國標焦慮”
繼生乳新國標“開倒車”后,茶葉、速凍食品、飲用水紛陷“標准門”。但是,最典型的“開倒車”仍非生乳新國標莫屬。
昨日,剛出差回來的趙正軍,向本報公開了今年3月1日∼15日原衛生部作出的4份信息公開告知書。雖然公開的只是部分內容,但仍透露出一些“開倒車”的內幕。
趙正軍跟衛生部“較勁”,得從2010年3月衛生部公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生乳》說起。在新國標中,兩個指數的變化惹人注目:生乳收購中每毫升菌落總數,由1986年出台的老國標中每毫升不超過50萬個放寬到200萬個﹔蛋白質,則由最低每百克含2.95克下調至2.8克。蛋白質含量低於發達國家3克以上的標准,而菌落總數是歐美標准的20倍。
新國標一夜倒退25年,立刻引發各界批評。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稱,“中國乳業新國標是世界最低、全球最差”,“那麼高的細菌,喝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恆等人。王丁棉還稱,此標准是“被大企業綁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