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估算,全國至少有智力殘疾人554萬人。但據智光學校校長王麗娟介紹,我國目前隻有200多所培智學校,每所學校最多容納100多人。公辦培智教育主要集中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16歲以上的智障成人教育,還存在空白。而智光學校則主要對九年義務教育后的智障成人進行職業教育。
智障學童的特殊教育還不同於聾啞殘疾人。他們感知速度慢,記憶力、言語能力、思維能力低,情緒不穩,自控力弱,難以學會人際間交往。這都讓特殊教育面對了更多的挑戰。
“自從生病后,小旭的脾氣很大,媽媽說的話她從來都不聽。”王麗娟說,“但我們注意到,她聽歌時總會打著拍子,拍子也打得很准,就覺得她挺有音樂舞蹈方面的天分。像這樣的孩子不少,但他們沒有表現的機會,我就想給他們搭建一個舞台,表演節目。”
在這裡的孩子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給孩子擦屁股,洗屎褲、尿褲,給孩子洗澡、晒被褥等等,都是老師的工作。”
智光特殊教育培訓學校現有學生68人,一線教師14人。這些教師陪伴著這群特殊孩子成長,小旭的媽媽於老師也是其中一員。
2002年,16歲的智光雨來到這裡。自出生,腦癱、父母過世等厄運相繼降臨到他身上。腦癱導致的肌無力,走路時踮著腳,膝蓋彎曲,手指也無法正常伸展。說起話來,嘴張得很大,每個字都用力“蹦”出來,露出一排磕掉的、不齊的、黃黃的牙齒。
最初時,見到陌生人,智光雨會用腦袋使勁地撞牆。他隻能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學生陳大龍剛來時,不斷地尿褲子,照顧他的田寶中老師就一次次洗。因為想家,他不停地哭,田老師帶著他在一個被窩裡睡了兩個月,“到了夜裡,我會摸摸他的小肚子,如果鼓起來了,就趕緊喊他去上廁所。慢慢地,就不再尿褲子了。”
學生王丁丁,每次拉在褲子上,田老師就親手給他洗褲子。他隨時隨地都會問他:“拉不拉?”以至於以后幾年,“拉不拉?”成了他們見面的問候語。
有過7年軍旅生涯的黃亞強老師,已經在智光學校服務了8年。最多的時候,這位曾經的“北京軍區優秀標兵”需要一個人護理15個孩子。
田老師教的是勞技課,教孩子拔草、澆水。“教無數遍,他們才能學會。”他說得言簡意賅,“理解孩子、懂孩子之后,就不會生氣了。”
黃老師負責給孩子們傳授“廚藝”。“從擇菜、洗菜、切菜、炒菜……一個西紅柿炒雞蛋,都要教很久很久。”
就是這樣一群孩子,老師們下決心把他們送上舞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