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考推新規 指標到校,是否公平--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廣州中考推新規 指標到校,是否公平

2013年02月08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廣州中考推新規,示范性高中拿出30%學位“贈”初中,超九成網友反對

  指標到校,是否公平

  一項政策,兩種態度。贊者,視其為破解擇校難題的利器﹔彈者,認為其可能釀造“同分不同命”的苦果。要效率還是要公平,是削峰填谷還是自由競爭,這不僅是廣州處理擇校熱所要面對的問題,更是中國教育改革要處理的基本矛盾之一。

  任何政策的調整,總會有得失方。政府要做的,是讓所有利益攸關者的訴求得到尊重,在此基礎上深思熟慮、多方推敲,在每一次嬗變中,讓公共政策對於公共利益的維護邊界更寬廣、張力更堅實。

  “考同樣一個分數,在弱一點的初中能上重點高中,在好一點的反而可能考不上,‘同分不同命’,並不公平。”對於廣州市擬推行的指標到校政策,海珠區沈女士頗有微詞。在大洋網的網絡調查中,超過九成的網友不支持這項政策。

  近日,廣州教育局發布《2013年廣州市中小學招生考試工作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今年中考全市優質高中拿出30%的學位,分配到全市初中。據測算,平均每所初中可分得的指標約為22個。這一政策,卻激起千層浪。

  怎麼分

  每所初中平均分到22個優質學位,一般校尖子生獲益最大

  一項旨在促進教育均衡、強化公平的政策卻被指摘“有失公平”。廣州教育局局長屈哨兵坦言,高中指標到校並非廣州獨創,而是教育部建議推廣的一種做法:“要將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於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

  在廣東,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地都已走在前面,逐步探索指標到校。其中,珠海5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今年的指標計劃已提高到70%以上。“廣州已是晚來一步了。”屈哨兵說。

  在廣州的征求意見稿中,指標到校的路徑大致如下:全市所有41所示范性高中,將拿出30%的招生計劃,分配到全市初中學校(包括民辦學校,不包括特殊學校)。以去年高中招生計劃來算,全廣州示范性高中將拿出8913個指標名額,分配到全市近400所初中,每所學校平均分得約22個。

  當然,這些指標並非完全平均分配,還要看各校可參與指標分配學生數在全市的佔比,來確定近9000個席位如何具體分配給各所初中。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坦言:“指標分配給學校,學校並不用再將指標分配給個人,而是在指標內按照中考分數錄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填報。”

  以往廣州的中考奉行“效率優先”原則,實行統考統招:即全市學生在一起考,考完一起排名,完全看分錄取。如今,拿出30%的指標分配到各校后,專家坦言將有“削峰填谷”的功效。

  “其中獲益最大的是中等偏下學校的尖子生,他們可能考的分數還比不上名牌初中的中等生,卻可能憑指標將后者擠掉進入優質高中。”卓越教育副總裁、中考專家周貴分析,這項政策將會讓“小升初”沒能進入名校的優等生有更大的“翻身”機會﹔“差”學校將再次回到家長的視野,名牌初中的學生考入優質高中的概率可能會受到抑制,將有利於扭轉“強校愈強,弱校愈弱”的局面。

  副作用

  政策倉促出台令家長措手不及,或致高分落榜成最大顧慮

  政策的橫空出世,著實打亂了不少初三家長的“謀篇布局”,不少學生還擔心成為“小白鼠”。這一針對中考的政策,也讓不少正煩惱“小升初”的家長一並茫然失措:以前隻知道千方百計讓孩子擠進名牌初中,現在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20多位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的初三考生家長,在方案公布征求意見的4天后向廣州市教育局遞交了對新政的意見。他們普遍認為政策實施時間倉促、指標到校未能根本解決擇校熱、會醞釀新的招生不公平等問題。

  高分落榜的悲劇是這些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孩子在名牌初中讀書,成績中等偏上。如果光憑中考分數,考上心儀的高中還是有希望的。但示范高中的招生計劃被切掉30%之后,不知道他這樣的成績能否上得了。”家長劉先生坦陳。

  而對於政策所指的“緩解擇校熱”,家長張先生仍是滿腹疑惑,“全市11萬多考生,隻有不到9000個指標,杯水車薪。我還不如讓孩子到一所好的初中,扎扎實實地學習三年,這個更保險。”

  有人認為,高中階段已經不是義務教育,中考應該是有選拔功能的。考什麼分數就進什麼學校,這樣才叫做“公平”。指標到校可能滋生新的不正之風,比如:家長故意將孩子轉學去水平較弱的初中,找關系去弄一個指標到校的名額。

  還有人則在政策實施的時間節點和細則上“挑刺”。網友“求其多寶”說:“本次改革的目的是緩解擇校風,那就應該最少提前3年向社會公布,以便小升初學生擇校的時候,考慮清楚自己的選擇是否合適。但這個方案今年一制定就立即實施,這對前幾年已經擇校的同學是很不公平的。”一位學生也表示,方案連細則都未制定,卻隻給大家10天提意見,太過倉促。

  有余地

  政策仍在論証、任何調整均有可能,擬設分數下限防堵漏洞

  “國家實行指標到校初衷是為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生源,特別是優質生源均衡分布,緩解擇校熱。”江東解釋,在指標按人頭分配的體系中,優等生在普通初中上名牌高中的機會將更大,家長們也就不必擠破頭去爭搶名牌初中的學位。

  江東的判斷,在東莞的先行先試中得到了驗証。“指標到校有利於普通初中留住好學生。其次,可以令高中的生源分布更廣、更合理,也是對全市各初中優秀生源進行一次合理配置。”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王任槐介紹,東莞自2007年開始試行指標到校,指標佔比也從當年的30%增至今年的50%。

  指標到校的拉升作用,在東莞可園中學的身上可以說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據校長李階華介紹,2005年以前可園中學是全市墊底的中學,2006年的實際報到率隻有58%。但是政策施行后,再加上電腦派位,生源質量提升,去年學生的留校率已經接近80%。“全東莞有兩個學生考入廣東實驗中學的鐘南山班,我們就有一個。”李階華認為目前學校在市內已是中上水平。

  “事實上,廣州施行的30%,已是國家規定的底線比例。這些指標是在各初中公平分配的,並不是專門照顧弱校。此外,優質初中的學生,即使沒拿到指標,依然可以憑分數去競爭剩下來的70%的學位。”屈哨兵表示,反對意見比較大的,一般是分數剛剛好處於70%邊緣線的學生,如果完全按分數排剛好能考上,一旦採用指標到校的做法可能就有點懸。

  但屈哨兵也非常理解“天下父母心”,“目前政策還在研究論証,什麼時候出台尚未確定。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我們會盡可能照顧最大多數人的利益。”

  例如,根據一些示范性高中提出的“指標到校可能會讓一些差校分數比較低的學生考進來,從而拉低其生源質量”的意見,屈哨兵透露,擬在政策中規定一些學校的分數下限,即使在指標內“考上了”名校,但分數低於下限也不能錄取。“眼下的政策只是一個雛形,任何調整都是有可能的。”屈哨兵說。(記者 賀林平)

分享到:
(責任編輯:盛卉、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