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有不到1%單位使用公務卡--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推廣五年遭遇多方“梗塞”

全國僅有不到1%單位使用公務卡

□記者 徐海波 張麗娜 武漢報道

2013年02月07日01: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又到歲末年關,公務消費或將迎來一波高峰。為規范“三公消費”,我國自2007年起推行公務卡,現已覆蓋全國31萬個單位,但這隻佔全國4000多萬個行政事業單位1%的比例還不到,公務卡大規模實質推廣仍然舉步維艱,“休眠卡”“卡外卡”的現象並不鮮見。人們不禁要問,誰擋住了推廣公務卡的去路?“雁過留痕”的公務卡能否斬斷公務開支中的黑手,將“三公消費”置於陽光之下?

  公務卡監督“三公消費”全過程

  公務卡是一種類似於信用卡的銀行卡,供公務人員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目前,我國公務支出中,資金使用過程不透明,具體用途、實際金額和流向都無跡可查,成為監管的“盲區”,一些單位或個人虛報假報的現象非常普遍,甚至設置賬外賬、小金庫來套現。

  為了彌補這一漏洞,湖北武漢等地自2006年就開始探索推行公務卡。然而,剛開始時,這一新鮮玩意並不受大家歡迎。武漢市質監局財務處副處長劉蓓說,“當時也沒覺得有多大用,許多人都不願意辦。但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財務處的人隻好帶頭辦理。”

  傳統的報銷手續特別繁瑣,先填借款單,找領導簽字,然后找財務借款﹔消費完后拿回發票,再填寫單據,再找領導簽字,然后找財務報賬。“報一次賬得折騰半天。公務卡就方便多了,不用借款,手續省了一半。”劉蓓說,慢慢地,其他部門人員也開始主動辦卡。

  “過去報銷主要是現金報賬,裡面有很大的漏洞。比如,你一次公務接待實際花費2000元,但你找來一堆發票報賬4000元,多報的錢就裝進個人腰包。”長期從事公務卡研究的武漢市財政局國庫處調研員唐金山說,傳統的報銷憑証是發票,財務人員很難審核報銷人拿來的票據的真假,無法獲知其真實的消費狀況。

  然而,用上公務卡后,隻要公務人員持公務卡消費,誰和誰發生交易,交易的內容、數額、時間、地點等信息都有詳細記錄。劉蓓告訴記者,報賬時,財務人員須從銀聯數據庫下載這些信息到國庫支付系統。財政、審計及紀檢部門隨時可以查看消費結果和消費過程。

  正因為如此,許多公務人員在刷卡時,心中多一個“疙瘩”,不敢大手花錢,更不敢違規消費。“這是用制度的籠子逼著你走正道”武漢市監察局綜合室主任趙信說,目前,全市所有一級預算單位都已實施公務卡制度,去年取現金額2.8億元,僅為改革前2005年的1/4。一些報假賬套現、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腐敗行為明顯減少。

 

分享到:
(責任編輯:蘇楠、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