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有不到1%單位使用公務卡【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推廣五年遭遇多方“梗塞”

全國僅有不到1%單位使用公務卡【2】

□記者 徐海波 張麗娜 武漢報道

2013年02月07日01: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大范圍推廣遭遇多方“梗塞”

  像武漢一樣,經過5年的推進,公務卡已基本覆蓋各級政府,全國31萬多個預算單位都已實施公務卡制度改革。但這一數字並不樂觀“與31萬相比,全國有4000多萬個行政事業單位。”唐金山說,不僅如此,有的部門和個人辦了卡卻並未使用,“休眠卡”大量存在。

  “有卡沒地方刷”成為制約公務卡推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唐金山說,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縣鄉以及境外地區PO S機非常稀少。此外,由於刷卡手續費需由商戶支付,一些商戶為規避手續費,受理公務卡的意願也不夠,即使安裝了PO S機也不願使用。

  消費信息的滯后反饋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的熱情。劉蓓說,銀聯信息一般需要3天才能查看得到,導致報銷時間推遲了3天以上“如果碰上每個月的還款日,就意味著推遲還款,許多人擔心被罰款或影響信用記錄。”

  不過,也有人對公務卡能夠起到的作用表示過懷疑。唐金山說,一些年紀較大的公務人員,傳統的消費習慣比較根深蒂固,要讓公務卡普及到他們手中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對於刷卡信息共享問題,需要整合國內外和各家銀行的資源,而財政、紀檢部門很難將眾多銀行協調一致。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也保持謹慎太多。他說,公務卡是利用銀行信息進行監督,但由於監督環節是在后台進行,普通老百姓看不到數據的各個環節,沒有公共財政的公開,很多資金流向仍然缺乏有力的社會監督。

  此外,現有的公務卡制度對單位“一把手”的監督並不理想,尤其是對掌握簽字權的領導,很難通過公務卡進行限制。葉青說,正是這一部分人掌握著單位經費支出的決定權。“如果他們‘三公消費’違規,或者與商家串通做假,財務部門即使明知還是不得不給予報賬。”

  還需多項政策配套

  為提高公務卡使用率,切實解決“有卡不用”等問題,2011年、2012年,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曾兩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積極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擴大改革范圍。並制定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對差旅費、招待費和會議費等16項公務支出,凡具備刷卡條件的,一律使用公務卡結算。

  但要切實讓公務卡發揮應盡職責,這一規定效果並不十分良好。推廣應用公務卡涉及財政、人民銀行、預算單位、商業銀行、中國銀聯等單位,特別是公務卡管理、電子支付系統等都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

  趙信建議,抓緊建立和完善公務卡網絡系統。紀檢、財政、銀行等部門相互聯合,為建立公務卡制度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代理銀行還應嚴格履行職責,主動與預算單位配合協調,做好系統安裝、業務培訓、數據收集傳送、單據憑証發放等工作。

  此外,完善公務卡受理市場環境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應出台政策,適當下調部分偏高刷卡手續費,減輕商戶負擔,提高商戶受理意願,促進持卡消費。另一方面,協商發卡銀行盡量提供更長的免息期和更全的附加功能,以調動公務人員用卡積極性。

  “小小公務卡並非萬能,隻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撐,才可以‘既打老虎又拍蒼蠅’。”葉青建議,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建立健全內部財務制度。審計、紀檢等部門應對每一筆公務支出進行監管,加大對公務消費的監視稽查力度,實行不定期不定量的抽查。

  同時,葉青也提醒,公務刷卡也不可過度強制,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否則適得其反。“一些定點財政採購項目,也可以採取轉賬等方式,這樣更方便,風險也可防控。”他建議,預算單位建立健全內部公務卡報銷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報銷操作程序,加強現金管理,嚴格資金提取審批制度,控制現金使用范圍和額度。

分享到:
(責任編輯:蘇楠、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