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哈默爾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導致了資本進入新興的市場,新興市場出現貨幣的錯配,從1997年開始就是這種情況。新興市場債務是外幣,但是還債的是本幣,所以出現貨幣的錯配,這也是中國面臨的問題。
何佩德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副國別主任 中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之一是使上億人擺脫貧困,我們也看到很多的行業出現了破產的狀況。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就業壓力。中國可能還是有很多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
赫爾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問題首席經濟學家 在未來,中國需要進行更好的資本配置,比如說通過放鬆金融監管,適時開放私人帳戶,同時我們需要改革人口流動的規則,使人們能夠更好的遷居到其他的地方,這樣經濟增長更加具有包容性。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我把中國的總體改革分為經濟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三個方面。在中國政治環境中,很難把這些方面完全分開來。但是在不同的階段,隻有一種改革才能成為主體改革。
黃益平 巴克萊資本公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 “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中國經濟必須直面的挑戰。GPD增長潛力已經從過去的10%下降到8%左右。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並最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取決於其發展方式能否成功轉型。
陳金永 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學教授 在金融危機后的中國,戶口改革又成為熱烘烘討論的話題。戶籍改革到目前為止具體的做法還主要是局限於中小城鎮。但是,我們知道,民工打工的地方主要是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戶籍改革作用不會很大。
曾銳生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 我認為,習近平將試圖利用他的‘蜜月’期來推進其改革計劃。我們迄今所看到的,尤其是黨的改革,或許將是優先討論的議題。可能最受共產黨高層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習近平計劃採取什麼措施來進行黨的改革。
裴敏欣 克萊爾蒙特麥克納學院管理學教授 展望未來中國的三十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維持高增長最重要資源的“人口紅利”,將在未來五年最多十年之間消失。勞動成本的增加,醫療、失業等保險費用的增加,將給未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增加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