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双拉动”促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2013年11月05日15:17    来源:中国吉林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双拉动”促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长春——老工业基地,这是许多人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长春实施工业服务业“双拉动”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这是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推动“双拉动”战略,加快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区域经济逐渐摆脱工业一业独大结构的结果。

  “双拉动”战略的实施,正使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形成工业服务业相互拉动、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

  “汽车城”决心补上“短腿”

  这些天,一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做了个大交易:一次性租用了一片5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断扩大的用地需求。”一汽国际物流公司经理孙凌宇说。现在的一汽国际物流,一半以上的标准化仓储面积来自长春市的物流企业,可以不断通过租用场地来满足需求。

  可两年前还不是这样:2009年起,一汽集团整车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作为下属的物流公司,不管是仓储面积,还是物流车辆都捉襟见肘。一汽国际物流只能通过一次次地搬家,扩大仓储面积,来满足整车生产的需要。孙凌宇记得,“一年间,公司搬了七八次家。”当时,长春物流企业规模小、场地分散,一汽国际物流想借力也借不上。

  正是这种工业和服务业不配套的窘境,让“汽车城”下定决心补上服务业这条短腿,坚定走工业服务业“双拉动”道路。

  加快构建服务业支撑体系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2009年,我市提出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十大工程,并将重大物流枢纽建设工程列入其中。

  2010年底,我市明确提出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像支持工业一样支持服务业,切实在全市形成“二三并举”、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长新格局,加快构建起服务全省、辐射东北、面向东北亚区域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同时,以市委1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并同步完成了《长春市“十二五”时期服务业重点行业推进计划》及《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布局规划》。

  2011年以来,我市又进一步明确了优先发展方向,确定了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产业、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五大产业为重点领域,实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产业转型的两条路径

  把产业链拉长,是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

  乍看上去,吉林省林田远达形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极似一个聚集了众多品牌汽车的4S店:楼体外面,镶嵌着大众、宝马、丰田、奥迪等汽车标识。其实,该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标识的创意设计服务企业。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汽车标识!”林田远达集团董事长林锡森透露,仅此一项就能为企业带来1亿元的收入。

  “过去,是传统的加工业,现在我们把前期的文化定位、规划设计、加工制作和售后服务融为一体,延长了产业链条。”其实,林锡森还有一句潜台词——提高了附加值。

  以玉米深加工产业为例,我市围绕全球第三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集团规划建设了玉米化工产业园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更增强了长春玉米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做大了这一产业。预计这一产业2015年就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把企业主辅分离,是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另一条路径。

  为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正稳步推进全市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一方面,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地方政策支持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各项试点工作。2012年,我市成功推动经开区和九台市成为吉林省首批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试点区。目前,已有大成集团等5户企业逐步将运输仓储、研发设计、劳务用工等各项非主营业务进行了剥离。同时,我市与一汽集团就剥离事项展开了前期对接工作,为下一步促进全市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双拉动”渐已产生“双驱动”效果

  目前,我市呈现出工业和服务业相互拉动、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工业经济的壮大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补足了短板,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速在东北各市名列首位。同时,我市工业经济也在加速向9000亿元目标迈进。

分享到:
(责编:王泽、段欣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