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智,中共党员,1972年生于青海省化隆县一个偏僻的山村。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昆明地质学校学习地质找矿专业,1992年他被分配到位于海西州乌兰县的省地质六队,现今于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担任资源勘查所所长。翻开他的履历,我们看到了曲折与收获;跟随他去奔波,能感受到艰辛与快乐;听他说话,品味到了直爽与平静;走近他的心灵,我们则体会到坚强和执着……
他,一名平凡的地质队员,选择并从事地质工作至今已接近22年了。22年来,他跋山涉水、沐雨栉风,足迹踏遍了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
把青春献给高原,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
上世纪90年代,曹德智刚毕业被分配到省地质六队工作,那是青海地勘行业的低谷期,而偏隐在海西州小县城的青海省第六地质队的处境更为艰难。他刚刚踏进地质六队的大门的那一刻,看到一排排旧平房,从昆明来到这里,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真正的地质生涯是被解放牌大卡车拉到鄂拉山区一个普查项目开始。下车时天色已暗,热心的项目分队领导帮我收拾床铺,炊事员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虽然由于高山反应加上在大卡车上颠簸了一天,有点头晕眼花,但还是被山上大伙集体野外生活的气氛感染,他们中有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高工;有正值当年,脸色黝黑、眼睛炯炯有神的工程师;也有刚毕业一两年意气风发的技术员。他们或边洗脸洗脚边哼着歌,或聚在一起说着笑话,或是躺在床上静静的看着书。这就是地质队野外业余生活的写照啊。当晚在隆隆的钻机轰鸣声中沉沉睡去,半夜被剧烈的头痛疼醒,这才感觉到自己已身置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里。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就跟着技术负责苏伟跑路线去了,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一道又一道山沟,尽管苏工边教他怎么定点怎么打产状怎么观察描述,边照顾他尽量自己多跑一点,但还没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曹德智没跑一半还是已经累得不行了。中午就着榨菜就吃了一口冷馒头,晚上差点没能返回驻地。苏工在返回的路上给他打气说,既然你选择了地质工作,那就是选择了艰辛,大家都是这么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理想为地质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看着这名从江苏来到青海奉献了半辈子的苏工黝黑发亮的脸和坚毅的眼神,听着他的鼓励, 曹德智暗暗发誓:我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地质队员。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在地质六队一干就是六年,在老地质队员们的带领和自己的学习下,曹德智从一名地质技术员到专业组长,逐渐成长为野外项目上的技术骨干。找矿是地质队员的天职,多年的艰辛和汗水终于有一天有了回报。1997年他所在的乌达热乎金矿普查项目经过两年的工作,终于发现了一处小型金矿床。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尽早获得样品金品位,他努力学习野外痕量金快速分析技术,在野外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搭起一顶旧帐篷就是实验室,从碎样、溶矿、滴定、读数、出报告,他都独自一个人完成,为了样品测试更准确更及时,在没有吸液管的情况下,他甚至用嘴巴吸取盐酸试剂,好几次不小心吸到嘴巴里,每一次牙齿都酸疼好几个月……其他地质队员们都称他为地质队员的眼睛。后来野外工作结束后,他刻苦学习资源量估算,从圈连矿体到储量估算、报告编制。他学会了更多,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份喜悦,当年他们就提交了一处小型岩金矿,获得地矿局找矿成果奖。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