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安徽

汪应庚:一片丹心地质情

2014年12月22日15:39        手机看新闻

汪应庚,男,汉族, 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教授级高工。现年58岁的他已有35年的野外地质生涯,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从事地质找矿事业。他是一名老地质队员,在他带领下,皖南山区发现了两大两中四个金属矿床,其中安徽祁门东源、宁国竹溪岭大型钨矿的发现,实现了皖南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执着地质事业,实现找矿突破

皖南山区沟深林密,野外地质工作需要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汪应庚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无论工作繁简、困难大小,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按要求努力完成。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不怕吃苦、善于思考成了他一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队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的尊重。先后担任地质员、地质调查所所长、地质队总工程师等职务。332地质队承担的许多地质项目,从设计立项到野外施工,直到报告编写,他都要处处把关,不放松每个环节,重大项目都要深入到野外一线进行全面部署,指导找矿工作。近十几年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公休日,晚上加班更是常事。

为实现皖南找矿新突破,汪应庚非常重视对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和野外实践工作,积极采纳老地质专家的建议,对皖南地区钨、钼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的研究,总结出皖南燕山期花岗岩是钨钼矿山重要控矿因素。在早期侵位的大岩基附近高度演化的小型斑岩体具有直接控矿或提供成矿物质的找矿理论。对新的认识深入到野外一线。他带领地质组穿越几条横跨皖南山区的地质剖面,取得重要的一手资料,编写立项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到了一批批国家、省厅、省局地质项目。

祁门县东源钨多金属矿普查是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经过几年艰苦的勘查,在祁门东源探明了一个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及伴生的银矿床,2010年底提交成果报告,并通过省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WO3资源量达大型规模,被安徽省地矿局列为“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之一,分别获省国土厅、省地矿局找矿一等奖。在发现钨矿后,申请地矿局的科研项目,探讨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建立矿床模型和找矿标志。之后,华冶物探队在祁门粒七湾找到中型斑岩型钨矿,浙江第一地质大队在浙西潘家找到大型斑岩型钨矿。

在安徽省地矿局和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汪应庚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加大勘查力度,2007年至2013年,在宁国市又探明一处大型钨矿,独立中型银矿,伴生镓、锗、铅、锌、铜、金、钼等多种有益元素,取得了可喜的地质成果。正在勘查评价的绩溪县逍遥钨多金属矿已具有大型矿床规模。

汪应庚在担任队总工程师期间,承担大量繁重的管理工作,仍坚持做项目,搞研究,祁门东源、宁国竹溪岭两个大型矿区的地质报告,他是主编之一,还主持黄山地质遗迹保护,东源含矿斑岩体的特征研究。埋头苦干,不计辛劳。

热心公益地质,保护地质遗迹

黄山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的地质遗迹保护刻不容缓。多年来汪应庚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中,开展了黄山花岗岩研究课题,推动了黄山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带领大家先后为黄山、齐云山和牯牛降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3年5月,黄山市政府决定申报黄山世界地质公园,332地质队承担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汪应庚担任了项目负责。接受项目时离去北京申报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由于是时间紧任务重,汪应庚带领着一批精干队伍,一方面搜集各种地质工作资料,同时又深入对黄山花岗岩进行调查研究,把国外的花岗岩地质资料同黄山的花岗岩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撰写科学考察报告、编制图件等。在这期间,他和项目组全体同志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时由于办公条件较差,队上在酒店订了两个房间,吃、住、办公在一起,连续挑灯夜战,谁困了就休息一下。当把黄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材料交给评委时,他们才松了一口气。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在当年参报的全国地质公园评比中总分列第一,成功申报了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从而使黄山在我国最早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获安徽省地矿局科研一等奖。

汪应庚不断探索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通过地质公园的申报,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非常热心,先后申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还申报“休宁蓝田生物群”化石保护产地(该生物群通过南京古生物所袁训来教授的研究,早于世界上著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及国家重点化石集中产地。

热爱俭仆生活,树立敬业风范

汪应庚时刻保持着地质工作者“三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深刻地教诲年轻的地质员们,要勤勤恳恳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为年轻一代的地质员树立了敬业奉献的风范,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地质工作者。

汪应庚本着对单位负责的高度责任心,秉公办事,绝不为自己谋取私利。随着矿业权的市场化,地勘单位工作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他告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地质事业,汪应庚克服了家庭特殊情况的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非常忙碌。他把对家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默默地承担着对家人的照顾和关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有一个患脑瘫的女儿,28年来瘫痪在床的长女,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吃喝拉撒事事都需要一个人照顾,家庭的重担大部分都落到他爱人身上。多年来,汪应庚与妻子相濡以沫,对女儿悉心照料。每天他都早早起床到菜市场买菜、买早点,只要不出野外,他总是抢着做家务。几十年的坚守,几十年的呵护,让这名地质工作者的家庭充满着爱,散发着温馨,他用全身心的执着和柔情书写了地质男儿的大爱春秋。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