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

崔子良:将攻深找盲进行到底【3】

2014年12月15日12:2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野外找矿(左一)

创新驱动找矿,危机矿山解困展现新希望

创新是地质找矿的强力支撑和不竭动力。从这一认识出发,崔子良带着同伴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地学前沿理论、方法和技术,与客观地质条件和现实需求相结合,探索总结出寻找有利的古岩相环境控制新类型铜矿、陡倾斜产出的硫化物等新的成矿认识,相继在滇中、滇西、滇西北矿产勘查中取得一批重要发现和进展。创新性地将分散流异常评价+地质填图+工程揭露+信息集成等技术方法,组合应用于覆盖区矿产勘查,在多处过去认为无矿的地段发现了金、铜、铅锌异常,进一步扩大了找矿靶区,有的正酝酿突破。

创新的另一重大成果,是为危机矿山解困开拓了新路子。

云南自西汉起就有了矿业活动。现有矿山经过数十年至上百年开采,不少已洞老山空,资源枯竭,濒临倒闭。

当务之急是为老矿山寻找接替资源。崔子良他们查阅了大量老矿山的地质资料,认为通过创新理论技术方法,完全可以让一部份老矿山起死回生。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危机矿山的集中区域。产于昆阳群地层的一座铜矿山,开采几十年,因原有资源濒临枯竭,寻找新资源的工作又屡屡受挫,眼看就要“弹尽粮绝”。崔子良一面潜心研究“岩相古地理环境控矿”理论,用以指导并重新认识滇中铜矿成矿规律;一面带着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对照老资料,仔细查看已知矿点和开采层位,发现原来找矿过多强调了矿产的顺层分布,而事实上这个区域的矿体连接并不完整,就矿找矿自然事倍功半。

观察识别岩石

院里连续召开以破解矿床类型为主题的技术攻关会,统一了层位与构造双重控矿的新认识。以高级工程师张俊为首的项目组通过5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在初步摸清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布置5个钻孔进行深部验证,结果孔孔见矿,其中一个孔探获40多米厚的富铜矿体,展示出中型以上规模。用新理论指导的勘查还在继续进行,已被列为全省重点勘查项目,势头看好。

滇东北金沙铅锌矿的起死回生,是“攻深找盲”显奇效的又一成功例证。

2005年,云南地矿局下属单位以协议转让方式,接手了已开采百年的金沙铅锌矿。有人估算,以其当时拥有的存量资源连同“搜残拓边”,充其量只能维持一两年生产。接受增加后备资源任务的云南地质矿产勘查院,在院长崔子良带领下,技术人员一次又一次钻老硐、攀绝壁,确定将过去未开展过工作的陡倾斜F1金沙逆断裂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寻找类似密西西比河谷型深部隐伏矿。经施行坑探工程验证,当年提交的铅锌资源量就达中型规模,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分析岩心资料(左二)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