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把关保“又好” 服务促“又快”——宁波镇海检验检疫局助推百年老港区转型蝶变【2】

2014年12月15日10:13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检疫人员对停靠在镇海港区通用散货泊位船舶进行卫生监督。

  检疫人员对停靠在镇海港区通用散货泊位船舶进行卫生监督。

  人民网宁波12月12日电 (陈怡、盛建春)清朝时曾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有两个天然深水良港,一是镇海港,是“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另一是北仑港。

  100多年后,镇海港已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大宗散货码头和全国闻名的产地基地。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浙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列入宁波市十大功能区块,建设物物流港、贸易港、智慧港“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六大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临港型特色物流产业。

  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找准服务地方经济的关键点和契合点,在服务中把关,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提前启动港口创卫,提升宁波港软实力

  2014年11月,宁波全港创建国际卫生港第二阶段工作全面启动。而此前3月份,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提前启动创卫工作。

  宁波共有5个港区,1个机场,根据全港创卫规划,除了已经创卫成功的3个港口,余下的宁波北仑、镇海港区,栎社机场将争取在2016年底前实现创卫。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建国际卫生港是一个港口软实力的象征。

  创建国际卫生港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的重要内容,是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长效管理,保障出入境人员和港口人员的卫生安全,也有利于促进外贸运输和口岸“大通关”、“大物流”。

  镇海物流枢纽港的发展主要依托镇海港及其进口的主要产品如液体化工、金属、煤炭等货物。因此,镇海港创卫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其能否做大做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支持地方发展,推动镇海港贸易更顺畅、环境更美丽、口岸更安全,我们检验检疫部门责无旁贷。”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金红阳表示。

  考虑到镇海港区建设时间早、基础设施陈旧、岸线规划滞后、距离创卫标准差距大等实际情况,该局提前于2014年3月启动创卫工作。

  一是确定“以区政府为主导、港区企业为创建主体、检验检疫部门为技术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港区创卫高效联动”的创建模式。二是加强同镇海边防、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镇海口岸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三是加强港区改造,切实提升港区硬件环境。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已推进建设海港应急处置分中心、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口岸传染病初筛检测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培训、演练、竞赛、规范化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相关人员业务能力。

  作为“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基地和煤炭交易中心,镇海港煤炭等货物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以上。为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强对进口煤炭质量、环保项目的监管,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进口煤炭的放射性监测。截至目前,镇海口岸共进口煤炭约130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达150万吨。

  “创卫带来的是港口的品牌效应,是打造国际强港‘新引擎’,将促进宁波港口的贸易流更加顺畅。”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人表示。

  在服务中把关 在把关中服务

  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金红阳表示,检验检疫部门的把关是为了保质量、保安全,实现“又好”;服务是为了提效率、提速度,实现“又快”。

  镇海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散装液化品储存中转基地,2013年宁波镇海港区散装液体化工品进出港吞吐量达1510.08万吨。

  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查验工作,确保镇海辖区进出口化学品的安全性。该局通过核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审核安全数据单和危险公示标签、查验货物包装UN标记、核对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等措施,强化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口岸安全。

  把关如山,服务却似海。

  宁波启盛生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辖区一家重点农业龙头,专业生产精加工水煮笋等农产品,年出口量1万吨,以出口日本市场为主。

  今年,该公司接到一份来自香港的水煮笋订单。但是公司副总经理陈辉却既高兴又担心。原来,从早前检验检疫部门发放的宣传资料上得知,自2014年8月1日起,香港将正式实施《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新规,对584种(类)食品、农产品中的360种农药制定了7083项残留限量标准。面对这么严苛的标准,产品是否还能顺利出口香港呢?

  了解到该情况后,镇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主动上门指导,排查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同时,要求及时调整生产加工,加强原料把关验收,积极开展自检自控,并对出口香港农产品采取更为严格的检测措施。

  在镇海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这家公司的农产品成功出口到香港。

  迄今为止,该局已累计发送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30多期,300余条。同时通过举办产地证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建立QQ联系群等多种方式宣传自贸区相关知识,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原产地优惠政策。

  1至11月,该局共完成进口化工品检验检疫1530批次,重量321.2万吨,金额3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59.1%和59.0%,再创历史新高。

  监管服务制度创新“红利”初显

  2014年至今,镇海港区近1200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平均减少检疫时间1小时,通关衔接时间减少为零,通关效率提高近20%。检验检疫部门监管服务制度创新“红利”初显。

  推进检务模式改革。推行窗口“一站式”服务,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将放行、领证集中到平行设置的报检窗口,单一窗口就能完成报检、计费、放行、领证和产地证业务,每批可节省企业通关时间15分钟。同时,积极推进报检无纸化工作,按每批节省人工、时间、纸张及路费等成本50元计算,累计已为企业节省通关费用近10万元。

  创新检疫监管模式。镇海港属潮汐港,船舶需候潮进出港。对于一些大型船舶来说,靠妥镇海港后必须马上抢卸货物争取时间,否则存在搁浅可能性。而口岸卫生检疫、边检、鉴定等手续全部办妥至少需要2个小时。该局主动创新检疫监管模式,通过变更检疫方式,将船舶由靠泊检疫改为锚地检疫,在锚地完成进口船舶的卫生检疫、鉴定以及其他口岸联检工作,克服制约港口发展的短板。

  加强“智慧检验检疫”平台建设。建设视频执法监控系统,安装51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通过光纤专线接入该局监控中心,将镇海港区码头区域及检验检疫监管区域全部纳入监控范围。通过将现场查验与视频执法监控结合运用,至今已对船舶检疫和出入境货物监管中发现的30多起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建设船舶检疫智慧型监管平台。通过船舶检疫业务与外轮供应、海员接待、垃圾清运、卫生处理等12个业务模块的整合,实现船舶及空箱“一单四报”。电子申报、电子放行的目标正逐步变成现实。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