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逾16万人“吃空饷”引热议 专家:等同盗窃国家财产

2014年10月14日08:2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赵艳红 刘融)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截至9月25日,全国各地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相较这组数据,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人除了公职身份被剔除之外,有无受到相应法律追究?对于“吃空饷”现象非常严重的地区和部门,有多少官员因此被追责?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杨小军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吃空饷”和盗窃国家财产、贪污没有区别,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吃空饷”当事人“退饷”不足以弥补公共财政损失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数据来看,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饷”人数位居前三位。其中河北共清理“吃空饷”人员55793人,四川为28466人,河南为15022人。

新华社报道指出,“吃空饷”现象频现,已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清理出2.2万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9亿元。河北省今年加大“吃空饷”资金追缴力度,截至7月底,共追缴回资金上亿元,占应追缴额的55.12%。

目前尚无关于16.2万多“吃空饷”者到底涉及多少资金的具体统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按此推算,16.2万名“吃空饷”者每年吃掉的“空饷”将超40亿元。按当前3.25%的年定期存款利率来计算,这些被吃的“空饷”如果存入银行,仅利息收益就非常可观。

据以往公开报道,对于吃空饷的惩罚主要是针对当事人,吃空饷的人员被清退或免职,再把吃掉的空饷退回来。让吃空饷的当事人“退饷”,是理所当然的程序,对其算不上惩罚,也不足以弥补公共财政资金的巨额流失。

媒体呼吁处理“吃空饷”事件不能问责“轻飘飘”

从公开报道来看,对“吃空饷”事件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并不是很让公众满意。

2012年1月,因为女儿在某单位吃空饷,原山西省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职务。然而两个月后,杨存虎即被任命为忻州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后又暂时主持工作。忻州市新闻办曾表态称,杨存虎的工作安排符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干部任职有关规定。

此后,再有“吃空饷”或者“被处罚官员复出”的事件发生时,杨存虎一事总被媒体或者网友旧事重提。记者日前登录忻州市环保局网站发现,已没有关于杨存虎的资料。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电话中告诉记者,杨存虎早已不在该局工作,但是未透露其去向。忻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得知记者身份后,称“我忙着呢”随即挂断了电话。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高泽华、赵艳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