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治生态
依靠制度力量 向党和人民交满意“答卷”
“重症需要猛药,反腐需要重拳”,山西日报社论为解决山西政治生态问题指出了方向:首先,必须保持对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其次,要有刮骨疗毒、浴火重生的政治勇气。同时,要切实匡正选人用人之风。更为重要的,是要严密打造制度的铁笼。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政治生态的问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
就在9月3日,刚刚履新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提出八项具体措施,第一条就是“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会议强调,要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健全有错必究、有责必问的责任倒查机制。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力配合中央纪委搞好有关案件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大自办案件查处力度。要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尖兵”和“利剑”作用,抓住重点领域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分门别类解决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抓紧针对腐败问题查找制度漏洞,加强制度建设,真正使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而对于选人用人问题,新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盛茂林在9月4日的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大会上强调,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用上来,把干部“带病提拔率”最大限度地降下去,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者、维护者。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降低干部“带病提拔率”;在干部监督上下重手出重拳,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下大气力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连续出现严重腐败问题,给党的形象、给山西的声誉带来严重影响,这是山西人民、也是全国人民不愿看到的。”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9月1日亮相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时就表示,要努力开创山西弊绝风清的新局面。
山西日报在社论最后指出,办好山西事情,解决好山西问题,必须彻底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廉”字打底、“干”字当头,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才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负效应转化为正能量,才能在这场严肃的政治“考试”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