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邓小平》主创谈历史敏感剧情:送审一路畅通【3】

2014年08月15日09:3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平视伟人重温一个时代

  ◎前20集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据剧组提供的分集梗概)

  第一集

  1976年10月6日,玉泉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华国锋宣布粉碎了“四人帮”。鉴于事态重大,局势复杂,叶剑英要求严格保密,层层传达。

  第二集

  贺平赶来把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告知还在家中的邓小平。但全国情况仍然不明,中央也是一筹莫展。

  第三集

  邓小平突患疾病。在叶剑英的关心下,吴阶平为邓小平手术成功。

  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看文件的权利。“臭老九”夏默写了一封关于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万言书,委托邓小平的老部下田志远转交邓小平。

  第四集

  叶剑英与邓小平相见,叶表示邓出来工作还有阻力,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发出“两个凡是”的主政方针。

  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力陈“四五事件”平反和邓小平复出。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正式复出工作,第一件事是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定了三条标准。

  第五集

  田志远恢复工作,并把夏默引荐给邓小平。夏默提出要尽快给知识分子摘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教育工作。邓小平支持夏默的想法,并让田志远到北大、清华去了解一下知识分子的现状。

  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工人体育场看球赛,全场的热情被点燃。

  第六集

  出席1977年科教座谈会的人员名单引起争议。邓小平提出要克服一切困难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会,并要亲自全程主持这次座谈会。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话,让老科学家们激动不已。

  第七集

  科教座谈会上,邓小平拍板决定恢复高考。

  党的十一大没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政策,恢复高考的进程也因此止步不前。

  邓小平批评教育部,强力推进恢复高考工作。

  第八集

  新华社副社长慕大江和记者任燕写出内参,道出“四人帮”篡改毛主席指示和炮制“两个估计”的实情。

  中南海紫光阁,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他对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介绍,让邓小平受到启发。

  邓小平就招生问题提出放宽政审条件,择优录取。众多青年投身高考。

  第九集

  夏默发现国内教材已经不适合新的教学需要。邓小平提出重新编写教材,并要求购买国外教材作参考。资金不够,邓小平去找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借外汇。

  夏默从国外买回了教材,众多专家齐聚,为编写新教材出力。邓小平前往慰问。

  第十集

  1977年底,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

  各地区开始了紧张有序的阅卷工作,发现了试卷中的很多问题。

  第十一集

  在恢复高考后首次招生录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教育部长刘西尧向邓小平报告高考的情况。邓小平强调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把人才招进来。

  第十二集

  1978年初,各高校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夫妻同学、叔侄同堂的场面,被北京大学老校长马寅初称为“千古奇观”。

  中央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称这是科学教育领域新的开端,要以这两次大会为标志,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第十三集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陈景润等科学家参会。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邓小平的讲话引发热议,标志着科学春天的到来。以科教战线的拨乱反正为突破口,伟大历史转折的大幕拉开了。

  第十四集

  邓小平支持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两个凡是”是平反冤假错案的最大阻力,中央专案组不得人心。

  前往广州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火车上,田志远等关于“抓纲治国”争论引起邓小平的注意。到广州后,邓小平提出要到地方去看一看。

  第十五集

  邓小平到龙岭公社考察,贫穷的程度让他吃惊,而关于鸭子问题的争论更凸显人们思想的僵化。随后他视察边界,了解逃港情况。邓小平说,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胡耀邦签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各大报纸转载,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第十六集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人拥护,有人反对。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坚决支持这场讨论,希望邓小平出来讲话。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号召人们打破精神枷锁,让思想来一个大解放。

  第十七集

  为了重新站起来,罗瑞卿前往西德做手术,因并发症不幸去世。

  安徽农村矛盾突出,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出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规定,核心是一切工作以发展生产为中心。

  面对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提出要搞现代化。

  第十八集

  谷牧率领的西欧考察团回国后,邓小平了解考察情况。他提出要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美国按捺不住,派出特使布热津斯基,前来中国访问。邓小平在北海仿膳宴请,双方达成共识,为早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杯。

  邓小平考察东北,在大庆油田提出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

  第十九集

  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希望邓小平能讲个话,指明方向。

  邓小平的讲话内容以内参形式再次引起党内热议,掀起了解放思想的热潮。

  考察鞍钢时,发生爆炸事故,邓小平下决心一定要更换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命。

  第二十集

  邓小平视察东北提出的一系列新颖的思想观点,逐步引导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尽快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美国方面以推进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交流。邓小平表示恢复高考和派遣留学生只是第一步,以后还要走很远。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潘婧瑶、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