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大老虎”现形“墨宝”成“遗羞” 落马官员题字该咋处理【3】

2014年08月14日01:4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网事:“墨宝”成“遗羞”,落马官员题字该咋处理

   “不题词、题字”背后的作风之变

   一些官员之所以喜欢舞文弄墨,除了作秀、炫耀成分,往往还牵涉到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

   至死都对“书法家”身份念念不忘的胡长清,不仅曾为某气功大师题赠“气贯长虹、功大无边”的对联,在他收受的巨额贿赂中,也不乏以“润笔费”名义得来的“雅贿”。

   除了“润笔费”,更为隐蔽的“雅贿”还隐藏在官员参与的众多采风、出版、题刻活动中。舒展曾将自己精心挑选的百余幅书法作品结集成《舒展军旅书法作品选》出版发行,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部军旅书法作品,至于出版费用和发行去向,却都成了难以公开的秘密。

   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位长期在北京活动的某“书画院院长”,他时常组织一干离退休官员书画爱好者赴各地采风、题刻、出书,费用基本上由地方买单,几年下来所获颇丰。他说:“地方上要虚名要贴金,老干部们乐得游山玩水还有‘站台费’可拿,各取所需而已。”

   竹立家说,官员选择书画作为修身养性的兴趣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官员四处题刻、赠书,不仅劳民伤财,更为腐败行为、不正之风留下了可乘之机,从防微杜渐的角度看,不管是现任还是离退休官员,题词、题字都应该加强规范管理。

   事实上,2008年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即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更是严格了“不题词、题字”的要求。

   闽西某山区县一位宣传系统的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八项规定”的贯彻实施,现在官员通过题刻来彰显“存在感”的风气收敛了很多,“其实官员字再好,也没必要挂在墙上、刻进石头里;书法再好,也不如实事干得好。”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