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辱没了书法,更败坏了风气”
一些官员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题词、题字、秀书法?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看来,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惯性,更为重要的是扭曲的“官本位”观念作祟。
竹立家说,书法是封建科举时代官员们的必修课,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大小官员为宣达政念、展示风流而热衷题刻。现在一些官员爱秀书法,一方面是想彰显自己是个“雅官”“儒官”“文化官”;另一方面则是想借此体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毕竟很多地方并不是一般人就能随便题刻的。
“古代士大夫官员的书法有‘童子功’做基础,并且不乏真正的书法名家,而现在所谓的官员‘书法家’拿起毛笔三五天就敢到处写,周围的人还跟着拍手叫好,这既辱没了书法,更败坏了风气。”竹立家说。
某些落马官员们的书写、题刻热情确实不乏大力吹捧者。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酷爱题刻的落马官员中不少是书法家协会会员,而在胡长清四处挥毫泼墨的时候,某公在《书法报》上这样撰文吹捧:“承柳公权之铁骨,袭颜真卿之浑厚,飘逸灵秀再追‘二王’”;军旅出身的舒展在担任福建省广播影视系统的领导职务后,其书法技艺被称具有大家风范,“政者与文人的雅趣,他都具有”。
一个滑稽的现象是,某官员在位时其“墨宝”往往洛阳纸贵,求者如堵,而一旦褪去权力光环却身价立降,甚至变成了废纸一张。
典型的例子出现在一场特殊的拍卖会上,据红网报道,2011年10月,长沙监狱麓峰监区举行了一场包括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杨志达等作者在内的书画拍卖会,五件书画作品最终的拍卖价为6400元。
6400元,甚至不到这些落马贪官们的一顿饭钱,而这或许就是他们原本引以为傲、拍马者赞不绝口的“墨宝”的原始成色。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