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昨日召开白云区整治工作总结大会,肯定了白云区的整治成效。一年前,该区面临部分基层组织涣散、城乡规划建设无序、经济发展转型后劲不足、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严重等系列问题。一年来,白云区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规划引领破解发展制约,抓牢项目库、企业库、税源库“三库”建设,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困境。
基层建设把党支部建到生产社
记者昨日从白云区选举办获悉,该区已于3月30日提前完成118个行政村、250个社区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就广州市而言,白云区换届选举所涉村社数量最多,任务繁重,选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其换届工作平稳有序,体现和反映了该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白云区首先梳理出23个换届选举问题村(社区),摸查到97个突出问题,认真落实1村1台账、1对策、1方案、1经费、1工作组、1应急预案的“6个1”要求,由市、区两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选派14个工作组、18名处级干部挂任第一书记。同时,全区统一部署,选派机关干部挂任118个行政村和48个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副书记。
工作组和派驻人员到位后,基层力量得以充实,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解决一批民生难题,上马了一批发展项目,发掘了一批优秀人才,让基层组织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同时,白云区力推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先完成经济联社、生产社两级集体“三资”的确权工作,建立起“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和财务交易平台,实现网上实时管理监督。在新机制下,资产资源交易实现了阳光招投标,大幅提高了集体经济收益。
生产社作为最末端的基层组织,拥有不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的处置权,但监管却一直处于真空地带,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逐渐弱化,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对此,白云区利用换届选举的契机,将党支部建到生产社上,并逐步建立起党员议事会制度,明确规定以经济社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须由党支部成员全程参与监督、见证。
规划引领编制首个城市功能规划
规划滞后一直是白云区的老大难问题。去年以来,白云区委、区政府紧抓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迅速打开了发展局面。
白云区抢抓广州新一轮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机遇,编制了历史上首个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明确了北二环以南为都会区,以北为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选址规划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形成了“一心三片多组团、一轴两带四廊道”的城市空间、产业功能和生态结构布局。以此为基础,该区编制了四大发展平台和13个重点片区的城市规划。
白云区与市规划局创新共编、共用、共管的规划体制。换句话说,最熟悉这片土地、最了解发展需求的人有了编规划的参与权、建议权甚至是思考权。区内组织层面,每个片区内的基层村社、居委会、工矿企业都参与进来,共同研究下一步发展用地的安排,落实到每一宗地的用地需求。这样一来,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操性、指导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些规划有的已经通过审批,有的正在市规划局、市政府组织审批。目前,白云区已将这一批规划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助于从根源突破规划滞后、用地制约瓶颈。
针对“两违”高发的严峻形势,白云区确立了以规划引领、用途管制治本,“以拆促控”、查事查人相结合治标的思路,标本兼治,让城市建设走上阳光大道,从根本上动摇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基础。据统计,全区去年共拆除违法建设1702宗101.1万平方米,整改违法用地325宗1092亩,新增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面积分别下降58.4%和38.7%。
抓“三库”建设四大平台集聚企业产业
综合整治为白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向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9.35亿元,增长1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95亿元,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额431.8亿元,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5.68亿元,增长15.3%。新增“四上”企业505家,实现税收总额146.63亿元。
白云区全面建设项目库、企业库、税源库“三库”经济工作管理体系,立足部门主管行业和街镇管理属地,明确分解目标、责任主体和工作任务。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施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加强民营企业服务、落实基建项目审批提速等系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去年75项区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6.5亿元。
去年至今,白云区主抓了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健康产业城和民营科技园四大平台的开发建设,包括规划编制、产业谋划和完善运行机制,目前已见成效。民营科技园集聚了9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50多亿元的高新制造企业,核心区新建了30万平方米、承担总部和研发功能的孵化器,形成了“总部经济+先进制造”的新格局。
四大平台已成为龙头企业的孵化器,产业集群的集聚地。目前,九元航空、新西兰阿尔法航空、普洛斯、西门子、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客商均有重大投资项目落户。依托四大平台,白云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文化高端服务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的格局已经显现。
目前,白云区正探索政府征储土地和“三旧”改造相结合的土地运营机制,土地征储与留用地、村社集体物业合作开发、共建共享模式,以此谋划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伟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