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广州民营科技园总部核心区大门。
19年前,国家科技部一份关于调整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范围和面积的函件,宣告了广州民营科技园的诞生。
0.8平方公里,这是民科园的初始面积。客观而论,既囿于空间制约,更缘于主导无方、管理失序,十多年来,民科园并未释放出与国家级高新区光环匹配的体制优势与经济活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这既是白云发展之痛,更是白云转轨之结。
如何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主动谋划、统筹实施园区新一轮高水平开发建设,成为白云区决策层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大课题。不破不立。一年前,白云区吹动号角,打响了民科园转型发展攻坚战。主事者以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开了以法定、专业、技术的路径驱动园区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园区扩容、规划引领、机制变革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土地征储出让、项目引进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已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态势。战略方向已明,如何变身区域经济地标和战略发展平台,民科园正在涅槃。
马年催人奋进。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园区一线采访,真切地感受到了民科园迸发出的转型脉动与发展活力,并撰写了这一组深度报道。如能引发您的思考,我们也就不虚此行了。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伟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前世今生篇
从0.8平方公里到16平方公里
199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广州民营科技园(下简称“民科园”)并纳入广州高新区范围,总面积近0.8平方公里。按照白云区最新的部署,新的民科园由“一核四园”组成,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从0.8到16,所辖范围扩大了20倍,时间跨度恰近20年。数字变迁的背后,映射出白云区主政者着力破解资源分散、管理零散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决心与魄力。
“开发区热”催生民科园
1995年1月24日,一份名为《关于调整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范围和面积的函》(国科发火字[1995]032号)送达广州市政府,宣告了民科园的诞生。
来函表示,根据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从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批准的区域范围内,调减猎德村地域6.6平方公里,建立广州科学城、民科园。其中广州科学城面积为4平方公里,民科园面积近0.8平方公里,选址白云区龙归镇(现并入太和镇)柏塘村草塘地段。
如此来看,民科园与广州科学城可谓是“双胞胎”。但论及此后的发展,广州科学城这个“大哥”将“小弟”抛开甚远。
按当初的政策设计,民科园享有高新区的政策优惠,以白云区政府管理为主。白云区随即成立了民科园管委会,具体承担园区建设发展职责。
当是时,中国正掀起一轮“开发区热”,国家、省、地市甚至县竞相上马开发区、高新区,场面蔚为大观。
这一热潮的深刻动因,在于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然而,市场经济道路究竟怎么走?尤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不仅仅是在当时未有定论,即使在过了2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在关键领域取得改革突破后,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早已蓄势而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白云区,遂成为“开发区热”的主战场。
1995年,市政府决定建设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实验区,选址于白云区江高镇,规划面积2700亩。2001年,神山镇成立神山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500亩。随后,神山镇并入江高镇,神山工业园纳入私企区管理,更名为私企区北区。2005年,经国家审核公告,私企区整体更名白云工业园区。
1998年,旨在促进老城区工业异地扩展,广州市批准荔湾区政府在江高镇异地建设荔湾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开发区移交白云区管理,先后更名为精细化工园和居家用品园。
伴随白云电气集团这一产业龙头的发展壮大,白云区政府批准设立了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园区紧邻神山工业园。
2009年7月,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调研民科园,作出了重大部署:一是以现有民科园为核心,在周边建设规划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二是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广州市和白云区每年各安排1亿元,支持民科园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同意民科园管委会作创新基地范围内非经营性土地的土地储备主体。回头来看,这一制度安排并未百分之百落地,但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2011年前后,白云区决定由民科园管委会接管私企区与居家用品园,名义上实现了全区开发区、园区管理、建设、发展的大一统,但并无实际的政策措施予以推动。
扩容“一核四区”
散易聚难。前文述及,白云区几大园区虽名义上实现了“一张皮”(即民科园管委会)管理,但一直未能形成聚合发展的合力。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各园区管理主体曾十分复杂,有的以区管理为主,如民科园;有的以属地镇管理为主,如白云工业园与居家用品园,其中居家用品园历史上还曾由荔湾区管理;有的则以大企业为主体形成集聚,如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其二,不同类型、级别的园区,存在不同的管理政策和模式,尤其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财税收益分配机制上。
虽历经多年发展,但从产业形态看,除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外,各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并未形成产业集群。白云工业园有大小投产企业94家,既有汽车零部件、铝材加工,又有纸制品、服装。
资源分散、管理零散,白云区园区发展亟待“拨乱反正”。2013年6月,白云区编制出台了建区以来首个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及年度建设方案,其“一心三片”的功能布局,具体阐释了白云区在广州新的“123”(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市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在上述规划方案中,白云区首次系统地阐述民科园扩容发展的构想,“一核四区”方案破茧而出。
“一核”为民科园核心区,即依托国家科技部批准的0.8平方公里拓展而来的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四区”分别为白云工业园区、居家用品园区、神山工业园与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白云区进一步明确,组建相对独立的开发管理委员会作为开发主体,在园区范围内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健全开发管理机制。
根据最新规划,民科园“一核四区”总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是初始面积的20倍。从区位看,“一核四区”是“三片”中的综合服务功能区、空港经济区两大片区的重要平台支撑。
规划滞后、用地低效,一直是白云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投射到民科园,则是园区无科学合理的片区规划作为发展指引,城市功能混杂,市政设施欠缺,产业低端零散。
去年以来,在民科园管委会的主导下,园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神速,并以此确立园区的发展框架和战略方向。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居家用品园区、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核心区AB1207规划管理单元控规修编成果。同时,核心区与白云工业园区控规调整方案正作进一步优化。预计今年6月,“一核四区”整体的控规调整和优化方案将正式出炉。
更为重要的是,“一核四区”的发展定位逐渐清晰。“一核”主要发挥民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功能,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技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高端商务、高端居住和休闲娱乐等设施。“四区”则作为高端产业化基地,一方面主动承接和吸纳核心区总部企业引进的产业化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重大骨干龙头项目落户。
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科园管委会主任王子真说,其最终目标,在于让“一核”与“四园”形成互动,形成“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