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唐山一高炉爆破。河北计划在唐山、邯郸、承德等3地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经济圈规划将出台】
“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同源性和人脉的同源性很强,经济互补性也非常强。但目前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人口密度已经大大超出了承载力,要首先解决发展定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表示,京津冀协作发展的关键是要错位发展,同质化发展没有出路。
分析人士指出,首都经济圈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已提出,但多年来京津冀发展不均衡问题并未解决。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整体实力不强、区域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巨大潜力有待挖掘。因此,应首先加强顶层设计,让三地都能按照这个规划明确分工、加强协作、主动融入。
“首都经济圈的核心还是功能布局问题。京津冀一体化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促进京津冀一体化,三地要统筹研究,一是功能的规划,二是交通问题,三是环境治理。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研究首都经济圈的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征求了若干次意见,很快就要出台。”李士祥表示,规划出台后,京津冀三地要找到结合点来开展工作,但并不是在原来的层面进行转移和纾解,而是在一个大尺度上进行京津冀甚至是环渤海范围的大布局。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