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黄益平:走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

黄益平

2014年01月02日14:2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二、经济再平衡的初步证据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已经在逐步缓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变化尚未得到学者和官员的普遍承认。我们在此提供三个方面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基本观点。第一个证据是经常项目盈余已经明显下降。过去我们担心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项目盈余庞大,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需求,可持续性有问题。同时,经常项目盈余表明我们是个净资本输出国,作为一个本来应该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也颇不寻常。另外,其他国家的一些政客也以经常项目盈余为证据指责人民币被明显低估,迫使我国加快货币升值的步伐。不过,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值已经从2007年的10.8%降至2011年的2.8%和2012年的2.6%(图2)。未来经常项目顺差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反弹的风险,但相信外部账户再平衡的大部分过程已经完成。

图2: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2006-20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再平衡的第二个证据是收入分配已经得到改善。2013年1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2012年基尼系数测算值,数据显示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479增加到2008年的0.491,表明收入分配在此期间持续恶化;此后,基尼系数又逐年降低到2012年的0.474,表明2008年到2012年收入分配逐年改善(图3)。许多中国经济学家对这一结果持怀疑态度。例如,最近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010年基尼系数为0.61。对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一种批评认为统计局忽略了家庭财产收入的差距,如不动产;另一种批评认为统计局低估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我们认为官方基尼系数的估计值确实存在低估的可能性,比如根据李实和岳希明教授的分析,真实的基尼系数也许在0.52左右,而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0.47。但2008年以来,收入分配不公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阻止,这一个发现应该是合理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民工工资大幅度上升。

图3:国家统计局估计的基尼系数,2003-20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再平衡的第三个证据是消费占比可能已经开始回升。官方关于消费的统计数据有许多可疑之处。比如,有国际经济机构估计中国人在海外购买的奢侈品占到全国奢侈品总消费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但这一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统计。官方数据所反映,总消费占GDP之比从2000年的62%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47%,也就是说在十年间下跌了15个百分点。但笔者及其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发现,消费占GDP的比重其实在2008年后已经开始上升,虽然这一趋势尚未完全反映在官方统计中。他们的估计主要考虑了服务消费被低估的问题,因此首先用与消费相关的社会零售增速与服务销售增速的加权平均得到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率,并以此推出过去十年消费占GDP之比的估计值。他们发现2008年之前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这一点与官方数据相同,但2008年以来消费占比则从48%反弹到2010年的52%,与之相比,2010年官方估计值仅为47%(图4)。

图4:总消费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Huang, Yiping, Chang Jian and Yang Lingxiu, 2012, China: Beyond the Miracle - Great wave of consumption upgrading, January 2012, Barclays, Hong Kong. Huang, Yiping, Jian Chang, Lingxiu Yang, 2013, “Recovery of consumption and rebalance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apers.

  但即便是官方数据,也表明了2011年消费占比已经止跌回升,只不过比上述研究发现的晚了四年。据官方数据,2012年消费占GDP之比已经回升到49.4%。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唐芊尔(实习生)、段欣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