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的困惑
学医苦,学医累,这都不假,但这并没妨碍李映昱对行医的热爱和向往。她对医生职业产生困惑,始于大学后两年见习期间的所见所闻。
临床专业大学5年,前3年在校园里学习理论,第四年是学校学习和医院见习同时进行,第五年全是医院见习。
大四时,李映昱去医院见习的第一天,就被泼了冷水。见习老师对她和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遇到问题别乱说话,让老师来处理。”
李映昱困惑不已:“一个挽救别人生命的人,怎么现在要想着先保护自己呢?”这与她想象的医生生活,有着不小的落差。
她一直忘不掉大一刚入学时,她和同学们第一次穿上白大褂,右手握拳,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那种崇高神圣感。
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医生被砍事件。那时,李映昱和同学们刚参加见习不久,那几天,在他们医学院学生的校内网上,都是关于这次医生被砍事件的各种版本的愤怒、不平与思考。但李映昱发现,对于她医学圈外的好友来说,这件事似乎没引起什么涟漪。
随后,李映昱挑了其中一条陈述相对客观、言辞并不偏激的状态进行了转发,并附加了一句:“其实我想知道,这种消息是不是只有医学生才会关心,才会转……”
然而,继续转发她的状态消息的大部分还是医学生,其他两个转发者是她非医学专业的好友。
其中一个好友转发后评论说:“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却一致强烈反对我和表哥学医。医生是神圣的,一般人胜任不了。人人自危的社会,圣人难做。”
李映昱想到见习期间的所见所闻,看着医生们的工作状态,内心觉得特别委屈。
上了年纪的老专家一上午平均接待五六十位病患,这算是家常便饭。为了节约时间,以免排队的病患白白跑一趟,老专家喝水上厕所都要有意识地控制。
夫妻两人都是医护人员的,只能指望父母来照顾家庭和孩子。外科大夫晚上下了手术台已是满天星辰,趴在医院眯一会儿,第二天上午接着查病房开医嘱,下午接着开会工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许多医生因为不能按时吃饭,作息不规律,患有胃病。
见习时碰到的一件事让李映昱心有余悸。一天晚上,一位女医生犯了胃病仍坚持按时查房,因为病人的身体状况稍有变化,这名女医生下的医嘱与之前另一位医生的医嘱稍有不同。虽然两个医嘱并不冲突,但病人家属却很担心,质问医嘱怎么一人一个说法。
因为胃疼,这名女医生在解释时不自觉地护了一下胃,双手放在腰部。病人家属一下就不乐意了,认为这是对他们的蔑视,叫嚷着就准备上前打人,所幸被及时赶来的其他医生制止了。
李映昱十分不解: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不分昼夜地工作,搭上自己的健康为别人的生命保驾护航,最终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