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保护主义是文明的标志吗?【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宠物保护主义是文明的标志吗?【2】

2013年07月05日10: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从心理学上来说,如果人们对宠物的情感类似对人的情感,那么无论理智上如何认识,在潜意识层面也不免将其视为有人格性的。一旦将其视为有人格的,不仅对于自己的宠物会百般疼爱,也必会要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对猫狗等物种加以超越其他动物的保护。对于其主张者来说,猫狗是作为人的特殊伴侣而存在的,杀猫狗如同杀人,食用猫狗罪同食人。这种主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保护,可以称为宠物保护主义。

  如上所述,宠物保护主义的确是现代社会转型中基于人性基本需要而产生的趋势,其由来有自,并且在社会范围内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被普遍接受的共识,遗弃、虐待和杀戮宠物,已经被视为不道德的行径。不过仍然存在许多激烈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对食用狗肉的争议和城市管理中对流浪猫狗进行管制的矛盾。

  许多宠物保护主义者们将这些冲突视为文明和野蛮、进步和落后之间的斗争,但这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对宠物的移情虽然是现代化的产物,却仅仅是现代文明的次生伴随现象,而且也缺乏普遍性。人性并不整齐划一,个人经验更是千差万别,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对猫狗等宠物产生移情作用,即使养宠物的人也不一定能同意将这种情感推广到整个物种的范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猫狗等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加以特殊优待,实属无稽。一些人本有食用狗肉的习惯,甚至可能是几百年的传统,另一些人不愿自己的饮食自由被干涉,还有一些人对猫狗本身有恐惧或厌恶之情,不愿看到这些动物在自己身边窜来窜去,这些要求也有其合理性,应该得到理解,而不能被武断地贴上落后、野蛮的标签。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