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快餐”风行 感受平民慈善力量【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待用快餐”风行 感受平民慈善力量【4】

2013年04月18日17:10        手机看新闻

  “草根慈善”路在何方

  “我捐的钱用在哪了?我怎么能无损地帮助受助对象?我怎么参与?”这是慈善公益行为参与者最关注的三个问题。然而由于制度的不透明,草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正在透支

  最近,在“爱心社区”的帮助下,33岁的江西都昌县青年程晓鹏终于实现了走出家门,亲眼看看县城变化的梦想。为了这一天,高位截瘫的他,整整等了15年。

  “爱心社区”,是当地一个基于网络组建的民间慈善组织。这个组织以“微慈善”的方式于平民百姓中展现生命力,在改变一些人、一些家庭命运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然而,与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一样,“爱心社区”至今还无法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

  民间草根渐成慈善主体 “微公益”尚需制度化

  浙江衢州大学生村官黄炊罹患白血病,却将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为她募集的14600元捐款,转赠给需要换肝的安徽大学生村官徐锋;国际狮子会中国浙江区的会员,义务为200多名青海藏民,实施了66例白内障手术……草根力量奉献凡人大爱之举,就是所谓的“微公益”。

  随着公益理念在中国的生根发芽,草根力量正在逐渐成为参与主体。“微公益”的公开透明、创新灵活正被广泛接受,也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

(来源:新华时政)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