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十年:比排名不如比人的尊严--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十年:比排名不如比人的尊严

2013年01月23日11: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导读]到去年为止,这份名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已经做了整整10年,在《报告》中,回顾了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城市整体崛起的发展路径。但这些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城市化。

  □中央政府在发展问题上,总要提醒地方,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而由于城市之间竞争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都想要快一点,再快一点。

  □一些在改革开放前20年曾经释放出巨大活力的要素,如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在这个10年里对于城市竞争力增长的贡献却始终在低位徘徊。

  □看谁能更好地让农民变成市民,这是中国能否长治久安的基础,也该是下一阶段城市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向。

  一篇关于城市竞争力的文章,让一个市长失眠,又让另一个城市紧急开会,这让作者倪鹏飞有些始料未及。

  那是2002年,博士毕业刚刚一年的倪鹏飞在《经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对全国24个城市进行了以“城市竞争力”为主题的点评。其中提到了东北的大连和哈尔滨,却没有省会城市长春和沈阳。

  不久,在一次市长论坛上,一位来自长春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对倪鹏飞抱怨道:“您这个东西把我们市长搞得几夜睡不着觉啊!”邻居沈阳动作更快,据说市政府专门召开研讨会,讨论“究竟沈阳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我不是那个意思,因为样本量有限,所以只选了24个,不选沈阳是因为有了大连,不选长春则是因为有了哈尔滨,绝对不是说这24个城市就是最好的。”倪鹏飞赶忙解释。

  如今,这个“城市排行榜”已经囊括了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既有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七台河、石嘴山这样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甚至包括远在宝岛台湾的基隆。影响城市竞争力排名的指标,也不再是简单的GDP,而是以许多因素作为基础,既含有人才、科技、资本、基础设施,也包括了城市获得的国际专利申请乃至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等。

  到去年为止,这份名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已经做了整整10年,并于2005年获得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倪鹏飞的身份早已变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有人归功改革开放,也有人说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而我认为中国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城市之间的竞争。”倪鹏飞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